政治

2025 TIE 盛大登場!工研院展示電網新世代綠色智慧

【民眾新聞網方健龍綜合報導】2025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創新經濟館」今(16)日盛大開幕。今年首度由經濟部產發署召集中企署、技術司、能源署及國營司共同策劃,以「AI生態系 串流百工百業」為主軸,展現AI為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本館聚焦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智慧機械、次世代通訊、精準健康與能源轉型─展出169項成果,並打造「AI應用」與「能源轉型」雙主題專區,呈現AI在綠能、生質能、氫能與電網管理中的智慧角色。其中,工研院推出的「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與「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展現AI讓能源更靈活、更聰明,為綠色科技注入新生命,成為全場焦點。 經濟部能源署組長陳崇憲表示,AI正在改變人類與能源的關係,使節能從過去的口號,轉變為具備主動學習與即時反應能力的智慧系統。隨著再生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電網穩定性成為轉型關鍵,AI的導入可望透過預測與自動化調度機制,為能源系統提供即時且高效的解方。例如,此次於「AI應用專區」中展出的「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可智慧分析冷凍空調等高耗能設備的運轉行為,自動優化能源使用、食品安全與舒適度平衡。 「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則整合太陽光電、儲能、備援電力、電動公車等分散資源,透過AI預測與即時調度,提升電網韌性,實現能源「懂得自我調度」的目標。他並指出,今年創新經濟館同步規劃「能源轉型專區」,展示氫氨能應用、太陽光電、生質能與低碳冷媒空調技術,展現臺灣邁向永續能源島的決心。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劉志文表示,透過AI,讓能源能夠自己思考、自己調度,甚至自己學習。工研院的「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具備資源預測、決策與控制能力,可整合太陽能、儲能及可調負載,根據市場條件進行動態排程,逐步應用至商場冷鏈、電動車充電樁與公共建築,打造更彈性的綠色電網。 同時,榮獲2025年美國愛迪生獎的「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更展現AI在節能應用的國際級實力。該系統以AI演算法優化冷凍空調運轉,在不影響食安與舒適度的前提下主動節能,並支援能源聚合商參與需量反應市場,為業者創造節能與收益雙贏。劉志文強調,這些技術不僅是節能工具,更是邁向淨零排放的「智慧夥伴」,象徵AI與能源融合後的嶄新時代。 今年創新經濟館充分展現臺灣在能源管理科技的創新實力,也彰顯AI於提升能源效率與系統韌性中的關鍵角色。展望未來,工研院依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將持續以永續環境為核心,推動跨領域整合與技術落地,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綠能產業生態系,為臺灣邁向淨零永續目標奠定基石。 《圖說》工研院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於TIE創新經濟館展出綠能技術,展現AI應用於能源管理。左起為經濟部能源署組長陳崇憲、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綠能所所長劉志文、綠能所組長劉陽光、綠能所副理宋鴻均。(圖/工研院提供)

民進黨拍板參選台中市長 何欣純3個感謝全力做好準備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民進黨選對會15日建議中執會徵召何欣純參選2026年台中市長。何欣純隨後發表聲明表達三個感謝,強調一切都尊重中央黨部的規劃與布局,全力做好準備。 何欣純聲明表示,第一,感謝總統賴清德國政忙碌,不僅多次會晤關心台中、更多次親自來到台中,關心產業勞工、經濟民生,傾聽民眾意見,尤其關心台中未來發展,把台中顧好、台灣未來一定好。 第二,何欣純說,感謝立委蔡其昌,世界12強、台灣勇奪冠軍,「台灣尚勇」響徹雲霄、台灣人走路都有風,就是蔡會長綿密協調後援、運籌帷幄,總統借重蔡的豐富資歷,在中央協助總統國政,是台中之光、更是國家之幸。 第三、感謝台中這塊土地、所有市民頭家,孕育我、養育我,給予她機會服務台中,這是她無上的榮幸,「如果能有服務更多市民朋友的機會,我當然會全力以赴」。 何欣純最後也感謝選對會所有前輩先進的建議與支持,未來還有黨內程序進行,「何欣純一切都尊重中央黨部的規劃與布局,全力做好準備」。

臺日合作引領綠能新時代 工研院攜手三菱電機啟動百萬瓦級PCS

【民眾新聞網方健龍新竹報導】因應淨零轉型與AI用電大幅成長趨勢,可靠的電力供應將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如今在臺日合作下,有望為業界提供可靠且完善的解方!工研院與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動百萬瓦級功率轉換系統(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的驗證與應用,推進先進功率半導體於電網中的應用佈局,為綠能併網與產業升級奠定基礎。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隨著臺灣與全球積極推進淨零轉型,電力結構正快速改變,未來電網不僅要因應再生能源比例的攀升,更必須兼顧穩定、韌性與可靠。如何透過新一代電力轉換技術,確保綠電被高效整合並支撐產業發展,已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課題。 胡竹生指出,本次合作結合工研院的系統整合能力與三菱電機的功率半導體優勢,能讓綠電更有效率地輸入電網,並支撐高科技產業發展,這不僅是臺灣能源轉型的重要一步,也將強化臺灣在國際綠能供應鏈中的角色。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表示,功率轉換系統(PCS)就像電力的「智慧守門員」,能把來自太陽能、風力、儲能或其他再生能源的能量,轉換並維持電壓、頻率的穩定以提供電網使用。PCS不只是轉換電的形式,更是確保電力品質與可靠度的重要關卡。PCS的其中一個關鍵在於「功率半導體」元件與驅控。這些半導體能快速精準地控制大電流與高電壓,扮演電力轉換的開關角色,就像高速運作的閘門,讓能源能量流動既安全又高效。因此,先進功率半導體的導入,不僅可提升再生能源併網品質,更能支撐高科技產業對電力的高標準需求,進一步推動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上席執行役員(半導體元件事業本部長)竹見政義表示,能與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簽署技術合作協定,感到非常高興。此次合作是加速再生能源與社會接軌的重要一步。透過結合三菱電機的高效率功率半導體技術與ITRI在系統化領域的知識與優勢,將實踐包含三菱電機功率半導體在內的百萬瓦級電力轉換系統創新,為建立永續能源社會做出貢獻。未來,將持續在全球推廣功率半導體模組,並推行兼顧解決社會課題與事業成長的「Trade-On」活動,為邁向永續發展社會持續努力。 此次台日合作同時呼應工研院「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中「永續環境」的發展目標。雙方將持續深化技術合作,從臺灣出發,放眼國際,攜手推動能源轉型與綠色經濟的新篇章。

【鄧哲偉專欄】王世堅《沒出息》爆紅兩岸:看見大陸言論邊界的鬆動

文/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素以敢言、真性情聞名。最近他的一首〈沒出息〉意外成為「兩岸神曲」,在台灣網路上先爆紅,旋即被大陸網友改編、翻唱、二創,甚至衍生成各種「共鳴版」。這首歌原本帶著一點自嘲與幽默,沒想到卻穿越了政治鴻溝,在大陸網路掀起討論熱潮。這個現象,值得我們細細觀察:一個屬於台灣民進黨籍、常批評大陸的政治人物,為什麼能被大陸年輕人接納、甚至喜愛? 首先,這反映了大陸網路輿論空間的「真實多樣性」。外界常以為大陸的網路「萬言禁區」,所有政治相關內容都難以存活,但事實上,從王世堅被大量轉載來看,大陸年輕族群的文化接收力與幽默感,遠比外界想像的開放。尤其是在短影音平台如抖音、小紅書、bilibili上,娛樂性與創意表達往往凌駕於政治立場之上,只要內容夠真誠、夠有梗,就能引發跨界共鳴。 第二,王世堅的「真性情」正好對應了當前兩岸年輕人對「真實感」的渴望。他敢罵、敢哭、敢笑,無論在議會跳海、怒吼、唱歌,都不遮掩情緒。這樣的「人味政治」在台灣被視為「奇葩立委」,但在大陸網路上卻被當成一種「真誠文化」的代表。許多大陸網友留言:「他至少不像有些官員那樣假」、「這種敢講的政治人物,在哪都少見」。在這層意義上,王世堅成了兩岸共同語言下的「情緒出口」。 第三,這首歌的跨界爆紅,也揭示了政治與文化的「分流現象」。在意識形態對立之際,文化娛樂仍可成為橋樑。〈沒出息〉之所以能跨越政治界線,是因為它並不談意識形態,而談人性、談情感。這與台灣許多被過度政治化的議題形成強烈對比。它讓人們重新意識到:兩岸之間,其實仍有許多「能笑在一起」的空間。 第四,從政策角度觀察,這現象也間接說明大陸在新媒體管理上,已從「封鎖」走向「引導」。過去,一旦與台灣政治人物有關的影片上傳,往往會被迅速下架,如今卻能留存、流傳,甚至被官方媒體以「網路現象」角度報導。這意味著,大陸對「非敵意」或「文化性」台灣議題,採取更靈活的處理態度,也是一種「軟性統戰」的策略~透過文化與幽默滲透,讓兩岸民心更接近,而非單純靠政治口號。 第五,這首歌的流行,也映照出台灣社會的一個悖論:王世堅在島內常批評藍營、與民進黨主流立場也常有相悖,但他卻是少數仍被各方尊重的「民進黨人」。他有溫度、有誠意,不裝樣子,甚至敢自嘲。反觀部分台灣政治人物,一味高談「抗中保台」,私底下卻表裡不一。王世堅的成功,其實提醒了整個民進黨~民意不是靠口號,而是靠真誠。 最後,〈沒出息〉跨海爆紅,是一次難得的兩岸文化共鳴事件。它不僅說明「音樂無國界」,更顯示即使政治氛圍再緊張,民間仍有情感的流動與共振。當台灣人笑王世堅「沒出息」時,大陸人卻在笑中看到一種自我解嘲的力量。這份共鳴,是超越政治的~它讓我們看見一個更真實、更有人味的兩岸,也許正是未來對話的起點。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胡文琦專欄】鏟子超人好棒棒,賴總統其器小哉?

文/胡文琦 親民黨發言人 真的是夫復何言、難以接受的既可憐又可悲啊,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格局胸襟與能力竟然是如此不堪的「向下沉淪」?本來,筆者還耐住性子的繼續觀察綠營與1450們能夠黑龍轉桌、魚目混珠的「往自己臉上貼金多久」?沒想到,現在竟連一個堂堂且實際掌握著國家機器與諾大行政資源的賴清德總統,竟還好意思的蹭熱度、博眼球地在花蓮馬太鞍溪的災民傷口上繼續吃「人血饅頭」? 媒體報導,日昨,總統賴清德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雙十國慶大會慶典上,以「變局中,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國家希望與願景演說。據悉,賴總統強調,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後,「感謝成千上萬的救災超人」不遠千里馳援花蓮,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記得:「台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啊」云云! 說實話,筆者原本還在克制自己不要有「誰先認真,誰就輸了」的烏鴉放砲行徑,因為,說到底,那些最終還是算有做了點好事實事與正事的「部分綠色鏟子超人們」,他們那種企圖「貍貓換太子、先說先贏」、的置換所有其他不分顏色黨派「全部鏟子超人的「噁爛伎倆」,早就被人看破手腳不說,但話說回來,這些「類網軍水軍們」有此等小人之心也就算了,沒想到,賴清德竟還好意思拿鏟子超人們的義行來大做文章? 暫且不論賴總統之前一席近乎冷血無感「要災區老人們自己爬屋頂」的失格言論,其後,又發生國軍一下子不可進屋救災、一下子又可以的「皇恩浩蕩與我說了算」的矛盾難堪,而在視察花蓮馬太鞍溪災民時竟又故態復萌地要與救災國軍快樂的give me five離譜行為,講白了,「鏟子超人的現象出現」,不就更加驗證了賴政府的「嚴重失職與無能」,否則,哪還需要鏟子超人們的民間私人力量呢?其理甚明無須矯飾,不是嗎? 準此,又看到賴總統再次表錯情的「喪事喜辦」,且還刻意模糊政府救災失序乃至建置韌性社會量能的完全不及格的績效之下,一席「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的人記得:台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的幹話與官話,不止丟臉小小多山國家的總統名器與該有護民職責,真正會讓無色鏟子超人與外國朋友們「看笑話」的對象,不就是國王新衣的賴清德本人嗎?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最新消息

地方

生活

警政

中港澳

專欄

更多新聞

【ESG專欄】AI浪潮下,企業生存的隱秘關鍵

文 / 趙晋億 在生成式AI狂飆猛進的當下(上圖便是作者AI生成),企業紛紛摩拳擦掌、跑步入場。但真正能駕馭「負責任的AI」,卻堪稱鳳毛麟角。其關鍵,不在 AI 技術本身,而在於企業是否建立了穩健的 資料治理基礎(Enterprise Data Governance,EDG)。而全球第一套 AI 管理系統國際標準 ISO 42001 正是將資料治理落實為 AI 治理的具體行動指南。 資料治理是 AI 治理的起點 AI 模型的決策品質,源自於它所依賴的數據。缺乏高品質、合規、安全的資料,就無法打造可信任的 AI。EDG 涵蓋「資料品質」、「資料安全與隱私」、「資料合規」與「資料透明與可追溯性」,為 AI 建立穩定、合規的數據基礎。 以 資料品質 為例,許多企業在導入...

【胡文琦專欄】負責任登山正確無誤

文/胡文琦 面對近期所發生的多起不幸山難事故凸顯登山民眾缺乏安全的自負觀念,造成疑似濫用寶貴的社會搜救資源,甚至違反「國家公園法」等相關規定,對此,內政部日昨表示,已責成相關單位研提「國家公園入山管理及山域救援精進作為」,針對山林開放政策、提升國人登山素養訂定相關規範與罰則以確保登山安全,並研議納入「使用者付費機制」,以期能遏止不負責任的登山行為。 據悉,國家公園署業於今年3月召開兩場「山域活動一致性規範研商會議」,邀集了跨部會機關、登山社團及登山專家來交換意見。會中與會者皆認同全國應有一致性的山域活動管理規範,諸如使用者付費機制、搜救勤務派遣、登山保險、違規裁罰、山域管理、登山活動規範與登山安全教育等議題,內政部將提報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研商,以完善台灣整體的登山活動及山域管理機制云云。 坦白說,面對之前多起可注意應注意能注意與可避免能避免的不幸山難,從所謂互信與責任感不足的「網路邀約」,乃至是年輕男女欠缺危機風險意識的「輕裝跑山」等意外,此番有些遲來的負責任登山機制確有降低未來山難的積極作用。從開發入園手機APP,包括推播最新天候資訊、步道地圖及主動通報平安等,乃至定時自動回傳登山者坐標,都將能在一旦發生不幸事故時可根據最近坐標來提升救援效率。 此外,內政部也將針對任意變更路線、違規紮營、個人行為影響入園登山安全與浪費社會資源或其他情節重大者裁罰,最重將予以3年禁止入園申請,期能真正落實「負責任登山」。其實,誠如內政部所言「開放不等於放任」,除了國家公園署此番「與時俱進」的修法規範外,真要發揮保障無價人命的關鍵作為,說到底,最終還是需要登山山友自己能有「負責任登山且敬畏大自然」方能避免憾事一再發生。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胡文琦: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政治評論家、親民黨發言人 原始新聞來源 【胡文琦專欄】負責任登山正確無誤 臺灣郵報.

【李家同專欄】為台灣加油打氣/台灣紡織界製作吸濕、排汗及防水布料的技術

文/李家同、黃博雄 台灣的紡織產業已經不再生產普通的布料。因為戶外活動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環,除了衣服的外觀與質感之外,消費者也越來越講求服裝的舒適度。為了應付大自然多變的天氣以及各式各樣的活動所需,漸漸發展出與運動有關的布料。 戶外活動一定會出汗,如果出了汗,布料必須要有排汗功能,所以我首先要介紹排汗衫的布料結構,這和一般衣服的布料結構是完全不同的。 圖一   圖二   圖一是一般布料的結構,我們可以看出布料中的纖維是直的和橫的,因此布料中間是沒有空隙的。圖二是一般排汗衫的結構,纖維的排列是經由一種很特別的針織機所造成的。纖維和纖維之間會有空隙,運動的時候一定要穿汗排衫就是這個原因。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種由三種布料所製成的衣服,由內而外分別是: 內層(接近皮膚的那一塊布)又稱濕度管理層,專門處理汗水。 中層(放在中間的一塊布)又稱溫度管理層,提供身體最適化的溫度。 外層(衣服最外層那一塊布)又稱氣候防護層,負責透濕、防水。 圖三顯示這三種布料的作用。 圖三 我們做的衣服也可能只有內層,所以先講內層,也就是排汗的那一層。這一層有兩個觀念先要澄清: 雙面布 排汗的這一層布有兩面,是一種雙面布。貼近身體的那一面,結構比較鬆,有助於汗水的流通。外圍的一層,結構比較密,使水分可以和空氣接觸,達到排汗的功能。 台灣的研究單位能將同一纖維材改質,這種技術是屬於一門高階的化學技術。簡單的說,就是在材料(高分子)的官能基中種上去洗不掉的親水基團,形成同一材質但吸水率更高的纖維材料。接下來在織布的時候,把吸水率較低的纖維(沒有改質)織在雙面布的內層(接近皮膚),把吸水率高的纖維(有改質)織在雙面布的外層。當運動身體流汗時就形成傳導層,會將吸附之汗水迅速傳輸(從較低吸水率的纖維移行到較高吸水率的纖維),形成裡乾外濕的吸濕排汗效果,接續外濕層再由空氣層擴散。 圖四(1)顯示雙面布貼近人體的那一面,圖四(2)顯示雙面布的外層。 圖四 (2) 纖維的毛細現象(纖維抽絲技術) 我們曾經在學校做過的毛細實驗:指液體(水)在細管狀物體(或多孔物體),因「液體與物體間附著力」讓液體(水)在不需施加外力的情形下,流向(蕊吸)細管狀物體或細縫的現象,其實,酒精燈的燈蕊(纖維)也是毛細現象。此毛細現象也能表現在織物纖維上,水分會從低蕊吸往高蕊吸的方向移動,影響蕊吸的關鍵是纖維與纖維間孔隙越細,蕊吸效應就愈明顯,蕊吸性(Wicking Property)就愈強。控制纖維間隙的方式有兩種,透過「異斷面(非圓形)纖維」設計,或者是改變單根纖維的粗細,來縮小間隙以及增加間隙的量。當間隙越小數量越多時,毛細作用強、蕊吸快、擴散面積大,接觸皮膚與空氣的面積大,乾燥速度也比較快。請看圖五。 圖五 我們先前談到有一種衣服是由三種布料做成的,中層是保暖層,保暖層其實就是比較厚的布料。至於外層布料,乃是一種加上塗料的紡織品,可以防水。請看圖六。 圖六 圖六顯示這種布料有防水的作用。要知道,一般的雨衣穿起來是不能排汗的,台灣紡織產業所做出來的高級衣服,不但有雨衣的功能,也有排汗的功能。 台灣的紡織產業已經進入機能性紡織業,全世界的機能性紡織品中,台灣佔了70%左右,這完全是因為台灣的紡織產業很注重研究。紡織研究所很多研究人員埋頭苦幹的結果,使得我國的紡織產業脫胎換骨,在全世界有一定的地位。我們應該感謝這些研究人員的貢獻。   作者簡介| 李家同教授,台灣資訊科學家、作家。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靜宜大學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暨大資訊工程學系及資訊管理學系教授。目前於國立清華大學兼任教職。

【VAISO專欄】味見未來《世界再怎麼震盪,餐桌最好穩穩的。》

文/VAISO 這週,股市像失速的雲霄飛車,消息一個比一個刺激。崩盤、反彈、漲停、跌停,群組裡不再聊晚餐,清一色全是:「崩了」、「賣不掉了」、「還能買嗎?」我突然想起一句很老派的話。以前的長輩總愛說:「行情再差,飯還是要吃。」小時候不懂,現在特別有感。因為我們活在一個變化快得不像話的世界裡,而餐桌,或許是僅存少數該穩穩存在的東西。 這幾年,我的工作接近AI,接近所謂的「未來生活」。從智慧廚房、AI數據,到自動烹飪與機器學習,我們不停地優化吃飯的方式,讓煮飯變快、料理變簡單、選擇變聰明。但科技進步得越快,我反而越覺得:生活裡那些最小、最穩定的習慣,變得特別珍貴。 或許是一杯每天早上的咖啡,或有人只愛喝紅茶;或是一家從學生時代就愛去的小麵店,或是一碗隨便自己煮、卻特別有家的味道的湯。那種不用更新、不靠演算法、不受市場影響的東西,反而才是心裡最安定的位置。市場大起大落,生活可以混亂,新聞可以恐慌,但那些日常小事,總像一種簡單的安全感——存在就好,平凡就好。 但也不能否認,這個時代還有另一個更現實的真相:「外在的不確定,無法控制。唯一能投資的,或許就是自己。」這也是我在食品產業與科技場域裡,最常反覆看見的事。 設備會更新,技術會進步,產業會洗牌,但如果腦袋還停留在舊時代的思考方式,才是真的危險。市場會衰退,景氣會差,AI會進步。真正需要加倉的,從來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自己的能力。不是問「AI會不會取代我」,而是問「我能不能用AI,讓自己變得更好」。 世界會快、會亂,甚至,會「捲」——(這個字是AI告訴我的,年輕人語法,意思是生活壓力大、競爭激烈、無法躺平。)但真正穩定人心的,從來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人對自己的掌握感。 腦袋如果夠新,方法如果夠活,心就不容易亂。就像餐桌,最好還是穩穩的。但坐在餐桌旁的我們,腦袋得夠新,才有資格慢下來。     作者簡介| 我是 VAISO,金牛座 O 型,愛吃但不會煮,擅長研究AI怎麼幫人煮飯,也擅長提醒自己:餐桌不該被市場影響,腦袋卻該隨時保持升級。

【鄧哲偉專欄】反市場道路?世界搶搭中國經濟列車,台灣卻選擇跳車

文 / 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 理事長 這幾天,聽到行政院長卓榮泰先生公開表示:「脫離中國市場、面對太平洋才是台灣的未來」,我心中湧上的,不只是疑惑,更是一股沉甸甸的不安。 我們當然都盼望台灣的未來能夠海闊天空,勇敢走出去、堅強站起來,讓世界看見我們的價值與實力。但「脫離中國市場」這句話,對我們這些靠雙手打拼、靠市場生存的台灣人來說,聽起來未免太輕描淡寫。 中國大陸市場是全球最大、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14億人口的龐大規模,擺在眼前。美中貿易戰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搶搭中國經濟列車,以彌補美國保護主義所帶來的損失。就在這時,台灣卻選擇反其道而行,公開宣示要「跳車」,這樣的決策,怎麼不讓人擔憂? 我們不是不能多元佈局,更不是堅持非得依賴中國大陸市場不可。但現實擺在那裡,不能不看。今年(民國114年)第一季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金額高達367億美元,進口為199億美元,雙邊貿易總額達566億美元。相較之下,對美國出口為330億美元,進口僅109億美元,貿易總額為439億美元。中國市場依然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這不是政黨口號可以否認的事實。 很多在經商的朋友告訴我,他們不是什麼統派,也不是什麼親中派,他們只是想活下去。想讓工廠能繼續運作,讓員工有薪水、家庭能溫飽、孩子能安心上學。他們只是在這塊土地上,認真過日子的人。如果現在的政策讓他們失去這個最大的市場,受到衝擊的不只是出口數字,而是背後數萬、數十萬個正在努力生活的家庭。我們的政治人物是否能再貼近一點人民的聲音?在提出宏大戰略願景時,是否也能想想人民眼前的柴米油鹽、三餐溫飽? 再看看國際局勢。就在4月11日,中國大陸與西班牙簽署了兩項農業貿易協議,開放豬肉與櫻桃進口。歐洲一向講究規則與人權,但在經濟上,他們願意與中國對話、合作,因為他們知道,政治歧見不能拿來當人民飯碗的代價。德國、法國、東協各國,乃至中南美洲,現在都在努力搭上中國的經濟列車;而台灣,卻說要跳車,還說這是為了「太平洋的未來」? 太平洋固然廣闊,但美國真的對我們這麼友善嗎?前不久,美國才對我們課徵32%的對等關稅,重創台灣多項出口產業,企業界怨聲載道。然而,我們的政府卻選擇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加碼美國市場,反世界趨勢而行。這條路,真的是台灣能長遠走下去的方向嗎? 當然,我們應該發展新市場,尋找多元出路。但這不該建立在自我切割、主動放棄現有市場的基礎上。經濟不是口號,也不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它需要的是穩定、可預測的環境,讓企業能安心投入,讓人民能踏實生活。 我相信,大多數台灣人跟我一樣,不是要選邊站,也沒有什麼統獨意識形態的堅持,我們只是希望台灣能夠安穩過日子。我們當然可以對美國有所期待,但也不能對中國大陸市場視若無睹。兩邊都要走,兩邊都要談,才是務實、聰明的選擇。 真正的領導者,不是只在選舉時說出讓人拍手的話,而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勇敢做出理性的決定。我們期待看到的,不是誰更敢嗆聲,而是誰更能為台灣帶來和平、繁榮與希望。 不要再讓意識形態綁架經濟,不要再讓人民的生計成為政黨競爭的代價。台灣的未來,不該建立在「與誰脫鉤」,而是「與誰共贏」。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需要的,不是割裂,而是智慧與勇氣。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始新聞來源 【鄧哲偉專欄】反市場道路?世界搶搭中國經濟列車,台灣卻選擇跳車 臺灣郵報.

【豆苗塔羅占卜專欄】單身看過來!究竟我的愛情何時來敲門呢?

文/豆苗 單身者的朋友們~趕快來測測看,近期內,會有桃花的出現或是新的戀情嗎? 靜下心,深呼吸,將思緒沈澱下來。心中默念,我是誰誰誰,想知道近期的愛情運勢。默念完,憑當下第一直覺,選出一張牌卡即可。   ----------------------------------------------------------------------------------------------------- 選擇A牌卡的朋友: 整體能量很不錯,自已有些新計畫的產生,會想去嘗試跟以往不同的事情與領域,甚至可能會去學習或上課。在前一段時間的沈澱與思考,會逐漸明白自已想要的是什麼,開始斷捨離一些不必要的人事物,並且重新打理自已的狀態與人際關係,嘗試接觸新的社交圈或活動。當自已的能量在轉換時,想法看法也會不同,反而讓自已認識一些不一樣的新朋友,會有種轉角遇到愛,新的機會來臨喔~ 選擇B牌卡的朋友: 最近有機會認識新對象,但是這對象似乎不太適合你。認識的初期,會讓你覺得一切都很美好,相處的過程也令人非常愉快,或許自已隱約有嗅覺到些問題,但是又太憑當下的感覺,墜入愛河的情網中。感覺雖然美好,但是面對主動送上門的桃花,可別急著馬上投入,應該理性的判斷,把觀察期拉長,好好審視評估。 選擇C牌卡的朋友: 這陣子桃花運勢整體比較弱,其實跟你本身的心態有關。你似乎也沒有心想去認識新朋友或是參加一些聚會活動。雖然也會期待新戀情,但似乎也習慣了單身的生活。一想到要認識新朋友,重新經營感情關係,就會覺得有些疲憊,怕麻煩的性格,不如一個人來的輕鬆自在。因為本身也會經營生活,身旁都有家人與朋友的陪伴,自已也不會覺得太孤單,保持一切隨緣的態度。 選擇D牌卡的朋友: 似乎有一個人還卡在你的心中,不自覺就會拿來做比較。或是對感情太期待,太過小心翼翼,寧缺勿濫。 念舊的你,會一直緬懷過去的回憶。很難去放掉過往的情感記憶。加上心思細膩又個性敏感,想要付出自已愛,又恐懼受傷。其實一直以來都有認識新朋友的機會,但由於本身太害怕會受傷,無法敞開心胸去認識新朋友,進而關起感受愛情的雷達,狠狠的鎖上愛情的大門。     文章出處:豆苗 專長:偉特塔羅 、易經占卜、生命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