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偕妻出訪帛琉 張廖萬堅:自費且經費報支均依規定並無違失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6月底率團出訪帛琉參加「太平洋迷你運動會」開幕晚會,卻引發對其配偶同行與相關行程是否假公濟私的質疑。對此,張廖萬堅 8日發表聲明,並拿出相關單據佐證,強調除自己的機票是報公費,其餘自己和妻子的所有支出都是自費,經費報支均依規定程序辦理,並無違失。 張廖萬堅說明指出,此次出訪係應帛琉政府邀請,感謝我國協助該國棒球隊及桌球隊進行移地訓練,教育部特邀督導體育業務之政務次長張廖萬堅及體育署署長鄭世忠出席賽會開幕典禮。公務行程之執行與經費報支,均依規定程序辦理,並無違失。 有關配偶同行部分,係由本人採全程自費,自行購機票與安排,未列入出國公務人員名單,亦未申領任何補助。行程期間曾短暫陪同參與外方安排之公開文化活動,惟未涉入業務執行、政策發言或代表性出席,並未占用本部行政資源。 針對媒體報導之桃園機場通關與貴賓室使用情節,通關程序係依規定辦理。至貴賓室部分,配偶係因購買商務艙機票,依航空公司規定得以使用華航貴賓室,並非教育部或體育署安排,亦未動用任何公帑。 在帛琉當地,政務次長與隨行人員共四人期間交通接駁,均由本人自費聘用當地車輛,留有完整憑證,全程並未搭乘我方使館公務車。 為避免觀感爭議,政務次長本人於此次出訪期間,行前即主動表示,不申領每日生活費、交通費與膳食費、住宿費等多項原可報支公司費項目,實際報支金額僅包含本人機票費用,其餘支出均由本人自費支應。期間,亦多次自費宴請我國支援當地棒球及桌球教練團,以表謝意。至於媒體所稱高級餐廳「Elliai」,本次行程並未前往用餐,與事實不符。 有關報導引述配偶協助翻譯一節,實為旅程中偶發性日常語言協助,未涉入任何正式會議、政策溝通或行政事務,亦未取代現場專業人員,與公務執行無涉。 另針對媒體延伸提及2024年巴黎帕運期間政務次長配偶亦曾隨行,實為次長女兒於當地就學,次長配偶於暑期自行前往探視,並早於次長半個月抵達,並非隨行,亦未動用任何公帑或行政資源。 張廖萬堅強調,此次我國外交部及教育部體育署合作,透過體育教練人員協助帛琉代表隊勇奪佳績,帛琉總統與選手亦公開表達感謝,足見運動外交成果卓著,教育部方面盼社會大眾共同肯定團隊努力,勿使誤解模糊交流本義。

【胡文琦專欄】彭啟明vs.蘇俊賓,空污數據代表意義?

文/胡文琦 媒體報導,近期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槓上了環境部長彭啟明,兩人針對火力發電對空氣污染的實質影響,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數據辯論」。為此,環境部還特別發布新聞稿的強調,其科學模型的嚴謹性云云,而蘇俊賓則質疑數據選擇的代表性與全面性欠缺。這場爭論不僅揭示了火力發電對環境影響的複雜性,更凸顯了科學數據在公共政策溝通領域上的重大成本挑戰。 據悉,雙方爭論核心集中在「排放量」與「濃度貢獻」的識別上面,以及對數據的選擇性與代表性。環境部指出,基於科學模型,電力業對大氣中PM2.5的濃度貢獻約為2.3%。而數據則來自於美國環保署的「空氣品質模型」,考量了原生性PM2.5、SOx、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與氣象條件、大氣擴散與化學反應等因素。此外,環境部還進一步解釋,「排放量」與「濃度貢獻」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排放量是指污染源(如工廠、車輛或火力發電廠)在特定時間內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總量,屬於「輸出量」,描述的是污染物從源頭排放到環境中的規模;而濃度貢獻則係指某一污染源對大氣中某地區污染物濃度的影響,屬於「結果量」,則反映污染物在大氣中經過傳輸、擴散、化學反應等總和過程後,在某地點的最終濃度。 此外,不同污染源的排放特徵與貢獻模式也會影響濃度貢獻。例如,火力發電廠的排放通常集中在高空(如煙囪),其污染物在排放後會經歷較長距離與時間的傳輸與稀釋,因而對地面濃度的直接影響可能較小;相對而言,交通排放汙染物多為地面排放,對周圍區域的濃度影響反而更為直接和顯著。進言之,這即意味著即使火力發電廠的排放量較高,唯其對地面濃度的貢獻將可能遠低於交通排放。 然而,儘管環境部的科學模型確有一定水準的嚴謹性,唯其溝通方式仍過於學術化,並未能有效回應民眾有關火力發電對環境影響的庶民關切。但另一方面,蘇俊賓的批評雖提醒了政策制定者需要重視火力發電的「多維度綜效影響」,唯他對數據的解讀部分係基於「推測」,同時,亦未能提供其他更為具體的替代模型或數據支持,也容易引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委屈的不必要誤解。 不過,也正因為雙方的交火價值,更提醒了台灣的空氣污染治理絕不僅僅是科學問題,更牽涉著複雜的社會價值判斷。火力發電作為台灣目前最主要的電力來源之一,其對環境的影響無可避免。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一定共生與平衡,將是政府、企業與民眾所共同面臨的挑戰。誠然,蘇俊賓提出「用肺發電」的感性比喻,雖然能在情感上引發共鳴,但若缺乏具建設性、可操作性且達商業運轉效益的政策選項,亦難以解決能源供需的真正問題。 因而,我們要呼籲環境部與地方政府都應放下意識形態的無謂民粹對抗,回歸正常、科學的理性對話基礎;環境部除以更全面、更透明的方式揭露相關「有一好沒二好」的偵測數據外,更應對高污染地區制定具體的改善精進措施;而地方政府則應在理性批評之餘,提出更具科學立論基礎的具體建議,與中央共同攜手合作,面對能源轉型與環境治理的艱難挑戰。唯有如此,科學數據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正確理性工具,而非博眼球與流量的無良對抗武器,就請雙方都正視「火力發電」暫時仍無法全面替代的「可能必要之惡」吧。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胡文琦: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政治評論家、親民黨發言人 原始新聞來源 【胡文琦專欄】彭啟明vs.蘇俊賓,空污數據代表意義? 臺灣郵報.

【鄧哲偉專欄】美關稅倒數,台美關係見真章

文/鄧哲偉 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7月9日,美國貿易協商大限即將到來。就在最後倒數的幾小時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公開點名台灣,若未與華府達成貿易協議,8月1日起出口美國商品將回到「解放日」關稅水準,對台灣課徵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 這不是假議題,更不是談談而已。川普4月2日公布「解放日」的關稅架構,代表美國正朝全球貿易全面加徵關稅的路線邁進。對歐盟、日本、韓國,甚至台灣一視同仁。如今貝森特再度強調,若無協議就依「解放日」稅率處理,等於明示目前台美談判仍未有具體成果。 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經濟部對此僅表示「仍在積極談判中」,卻無明確時間表與協議進展。財政部更在七月初對美國啤酒品牌課徵反傾銷稅,在整體局勢如此敏感之際,難免引發外界質疑訊號錯置,甚至誤判時機。 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金額高達920億美元,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市場。32%的關稅不是增加幾趴成本這麼簡單,而是對整個產業鏈、供應鏈以及未來接單意願的致命打擊。不僅台灣廠商將失去價格競爭力,美國買主也可能轉向其他免關稅國家,長期來看訂單流失、轉單外移、產線調整,都將造成不可逆的衝擊。 電子零組件、工具機、自行車、紡織、手工具、光電、醫材……這些仰賴對美出口的產業,過去20年建立的貿易關係與信任,如今正站在懸崖邊。而台灣政府至今未能對企業提出安撫與指引,甚至連關鍵協議是否有進展,都語焉不詳,企業界的焦慮與不安可想而知。 這場變局,本是美國「去全球化」政策下的必然結果。川普回鍋後重新定義國際貿易邏輯,把關稅作為打擊對手、保護內需的政治工具。台灣若不及時因應,只會被當作棋子任意擺弄。 面對壓力,台灣應該展現的是靈活、務實與前瞻,而不是拖延、敷衍與資訊封閉。談判進度必須公開透明,部會之間要統一立場、迅速因應,不能讓政治意識形態主導經貿判斷,更不能將出口產業當作政治秀的背景板。 在此情勢下,企業已準備好擴產、投資、轉單因應,但政府不能置身事外。無論是經濟部、財政部、行政院,甚至總統府,都應明確向民眾與產業界說明現況、進度與未來對策。否則一旦美方宣布恢復高關稅,誰來承擔損失?誰來負責補救?誰來面對失業、資金外逃與訂單流失的壓力? 倒數計時已經開始,危機不再是可能,而是現實,台美關係也要見真章了。此刻正是政府展現專業與效率的時候,也是全民看清施政團隊能力的時刻。台灣不能再用過去「樂觀等變」的心態來面對全球經濟風暴。因為這一次,失去的,將不只是關稅優惠,而是我們在國際分工中苦撐數十年的地位與尊嚴。

【胡文琦專欄】朝野政黨請正視安樂死議題

文/胡文琦 說實話,這才是人民的真正貼身大事,就請台灣藍綠白的朝野政黨「行行好」的做些「接地氣」的好事與實事吧。媒體報導,某男子阿火(化名)因跌倒導致癱瘓失禁,日常起居均需他人協助,身心備受煎熬,形同「活著的死人」。於是患者的親屬特向法院聲請准許執行安樂死,並免除執行者的刑事及民事責任。對此,新竹地方法院則認為,生命權為最基本且重要的憲法權利,且因我國又未有訂定安樂死相關法律,因而「只好、只能、只可」駁回聲請云云。 據悉,判決書指出阿火跌倒導致頸椎第3至7節受傷,頸部以下四肢僵麻、疼痛難耐,腹部像被繩子綁住還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均需他人協助,受傷至今備受身心煎熬,「宛如關在牢籠裡,更像活著的死人」。阿火本人主張,受病痛折磨者應享有尊嚴與安詳的死亡,也是人民的自由行為能力與權利行使,因不影響他人及公共利益與善良風俗,且釋字第603號解釋亦包含了,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人格自由發展都應受憲法保護,原應尊重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展現。 坦白說,筆者固然可以理解新竹地院只能「依法行政」的法治國原則,唯「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憲法與法律,若不能保障真實存在「自由人」面對業已實證無法挽回健康自主生活的困境,卻還要死守「法匠思維」而讓「活死人」持續受苦的話,那不僅是平庸愚昧的鄉愿,更是道德虛無的「假道學」噁爛與假掰,從過往電視人傅達仁需舟車勞頓遠赴瑞士「求死解脫」,再到近期知名作家瓊瑤的「堅定死意」,都早已證明安樂死的議題與觀念需要與時俱進。 誠如本案的受苦者當事人感受最為強烈的阿火,基於本身實際狀況與目前仍有清楚表達能力及清晰思緒,且與女兒溝通後獲得了充分了解與支持後,果若如此還要讓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話,這樣對他與他的家屬公平嗎?難道非得要阿火選擇「真要求死,誰也擋不住」的其他更不人道的自殺方式?準此,就在少子化與高齡化來臨的台灣社會,如果有辦法,誰不會選擇「好死不如賴活著」?面對這個「黑犀牛」的真實問題,朝野政黨實應積極修法才是正辦。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胡文琦: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政治評論家、親民黨發言人   原始新聞來源 【胡文琦專欄】朝野政黨請正視安樂死議題 臺灣郵報.

不靠鎖門霸台!民眾黨議場外排隊 對比去年杯葛風波

記者王百佑/台北報導 面對即將於明(4)日召開的立法院大院會,民眾黨展現高度備戰狀態。國民黨日前提案《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引發社會關注,院會勢必成為朝野攻防主戰場。 今(3)日中午起,立法院議場門口出現罕見景象——只有民眾黨開始排隊卡位,預備提案。民眾黨立委麥玉珍率先抵達,頂著35度高溫在現場等待,表明就是要「讓法案優先送入明天議程」,展現積極行動力。 下午時段,民眾黨志工搭起帳棚準備過夜,顯示團隊已有長時間待命之準備,力求不讓議事順位旁落。民眾黨立委黃珊珊也陸續到場聲援,展現團隊團結備戰的氣勢。 當被媒體詢問民眾黨將提出何種提案時,麥玉珍僅回應:「我們會提一些捍衛台灣民主的東西。」未進一步透露細節,但此語已傳達出民眾黨對制度改革與民主程序的堅定立場。 巧合的是,明天的院會時間 7月4日,去(2024)年7月4日,當時民進黨為杯葛內政委員會議事,清晨突襲佔據主席台、鎖門阻礙議事人員進出,造成議事全面停擺。一年之後,民眾黨以提案、排隊的方式爭取議事主導權,呈現完全不同的政治風景——不靠霸佔、不搞鎖門,而是用制度行動守護議會民主。 儘管民眾黨尚未公布具體提案內容,但其行動本身已成為政治訊號。外界預料,明日院會勢必成為本會期最後一次重大對決,藍白綠三方態度與策略,將牽動法案走向與社會觀感。 原始新聞來源 不靠鎖門霸台!民眾黨議場外排隊 對比去年杯葛風波 臺灣郵報.

最新消息

地方

生活

警政

中港澳

專欄

更多新聞

BASF Environmental Catalyst and Metal Solutions 榮獲 2024 年愛迪生專利獎 (Edison Patent Award)

艾斯林,紐澤西州, Nov. 23, 2024 (GLOBE NEWSWIRE) — 由 BASF Environmental Catalyst and Metal Solutions (ECMS) 和 Heesung Catalysts Corporation (HCC) 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最近榮獲紐澤西州研究與發展委員會 (Research...

114年度軍事院校聯合招生說明會 二信校友分享成就鼓勵追夢

【記者宋吉清/基隆報導】基隆市二信高中於11月22日盛大舉辦「114年度軍事院校聯合招生說明會」,吸引眾多學弟妹熱情參與。本次活動由林立校長主持開場,特別邀請目前就讀於各軍事院校的校友回母校,與學弟妹們分享就讀軍校的生活經歷,並解答報考軍校的相關問題。 林立校長致詞時勉勵校友,無論未來在哪個軍種或單位服務,都應持續進修、精進自身能力,充分運用國家提供的資源來提升自我價值。他也鼓勵在校生以這些優秀校友為榜樣,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活動中,110年畢業的劉俊宏與連威森兩位校友帶來精彩分享。他們現就讀於陸軍官校,因熱愛英文在校期間努力爭取交換學生的機會。雖然未能如願前往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深造,但在四年的學習中,他們的英文能力大幅提升:劉俊宏同學多益成績高達920分,托福107分;連威森同學在ALCPT測驗中也取得了73分的亮眼成績。兩人表示,未來畢業進入部隊後,仍有外派受訓及駐外的機會,對於自身的發展充滿期待。 111年畢業的林姍蓁校友則分享了她追求夢想的心路歷程。小時候常陪伴家人到內湖三總看診的經歷,讓她對軍醫院產生憧憬,並立志投身醫護工作。經過不懈努力,她在高三時如願考入國防醫學院護理系,目前已是三年級生。林姍蓁同學坦言,雖然入伍訓練初期面臨了一些挑戰,但她逐步適應,並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志向。她鼓勵學弟妹們,無論目標是什麼,都要勇於挑戰並全力以赴。 本次說明會不僅讓在校生更深入了解軍事院校的學習與發展機會,也透過校友的經驗分享,激勵了更多學生勇敢追逐夢想,為未來的道路奠定堅實基礎。 原始新聞來源 114年度軍事院校聯合招生說明會 二信校友分享成就鼓勵追夢 臺灣郵報.

創鑫與沙縣小吃攜手「閩台美食嘉年華」打造一場美味交流盛會

【記者 薛郁雯、蔡富丞/台北報導】2024年11月23日,創鑫生機集團與沙縣小吃於台北西門町武昌誠品廣場舉行「閩台小吃交流嘉年華」,正式宣布創鑫取得沙縣小吃台灣代理權。活動以知名鼓藝團隊的擊鼓表演開場,並邀請歌手林育群帶來音樂演出,增添文化交流的氛圍。現場展出多款特色小吃,包括沙縣經典美食如金包銀、扁肉,以及燙嘴豆腐與玉糕等,讓民眾品嚐獨具風味的閩台小吃。 創鑫生機集團董事長郭煜杰強調,此次合作標誌著兩岸美食文化交流的新里程碑。未來將整合創鑫在台灣的資源與技術,推動沙縣小吃品牌深耕台灣市場,同時協助台灣小吃進軍國際市場,實現兩岸美食的雙向互動。 創鑫生機集團自2011年成立以來,憑藉完整的食品產業鏈及多元化布局,在國內外市場建立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從食材供應、研發、中央廚房生產到線上線下行銷,創鑫以「三創精神」——創意料理、創新市場、創造健康,推動業務發展。 創鑫不僅整合農漁產品與食品研發,還結合O2O交易平台和智慧商店設備,讓消費者能夠隨時選購五星級主廚設計的產品。2020年起,創鑫推出自有品牌「一鍋小麻辣」「青花滷」「艋舺雞排」,並建立連鎖餐飲品牌「緒食」,目前門市已遍及港澳、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十多國,共超過400家門市。 福建「沙縣小吃集團」成立於2008年,以「國民美食」的親民形象打響市場,並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象徵。以“總公司-合作公司-終端店”為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沙縣小吃大幅推動小吃的標準化、連鎖化與國際化。目前,沙縣產業鏈已涵蓋1000多種相關產品,包括配料、餐具及休閒食品。 「沙縣小吃」的全球布局令人矚目,已進入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門市數量突破10萬家,成為小吃界的龍頭品牌。憑藉其經營模式與豐富的產品線,沙縣不僅滿足大眾的味蕾需求,也為傳統小吃注入現代化活力。 原始新聞來源 創鑫與沙縣小吃攜手「閩台美食嘉年華」打造一場美味交流盛會 臺灣郵報.

北區與馬祖攜手亮相華山 「2024觀光區市集日」開幕熱鬧登場

【記者蔡富丞/綜合報導】交通部觀光署為強化北、中、南、東及離島區域性的觀光資源串連,透過舉辦4場次「觀光區市集日」行銷活動來進行宣傳,本場次由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東北角管理處)、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北觀處)及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馬管處)共同辦理的「2024觀光區市集日(北區vs馬祖)」活動,113年11月22日開幕儀式,主辦單位交通部觀光署周永暉署長特地到場致歡迎詞,與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楊宗珉局長、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薛秋火副局長等中央及地方政府單位,以及觀光區產業夥伴們,齊聚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本週的市集日活動盛大開幕。連續三日的市集活動結合特色美食、表演團體、手作體驗、知名景點打卡等多元內容,亦規劃多項好禮抽獎活動,盼能透過市集日激發地方經濟。 交通部觀光署周永暉署長表示:「觀光署藉由辦理4場次的觀光區市集日,期盼讓民眾能夠齊聚在華山看到各觀光旅遊區產業夥伴展示在地特色。此外各觀光區,包含東北角到宜蘭、北海岸到基隆、馬祖地區…等,皆擁有非常多屬於在地的伴手禮,因此觀光署特別於4場次的觀光區市集日規劃署長獎–伴手禮獎、美味獎以及永續獎,希望藉由此獎項讓民眾認識在地具特色產品及優質的產品。另觀光署也於各觀光區市集日規劃開放民眾投票的大會獎–最佳人氣獎,民眾可以將票投給自己喜愛的攤位,而攤位業者也努力向民眾展現特色,共同宣傳觀光區。」 活動以「極北潮旅 宜漫遊」為主題,匯集了大東北角、皇冠海岸及馬祖等在地共70家在地優質品牌業者,展售食、宿、遊、購、行等豐富多元之產品;戶外草坪區及中7A館更設有裝置藝術,將三個管理處知名景點,包含龜山島、女王頭、芹壁村、大坵島梅花鹿…等搬來華山,讓民眾在市集日享受美食及購物的同時,也能與知名景點拍照留念;此外,為活絡市集日氣氛,亦邀請來自宜蘭傳藝駐園大戲–噶瑪蘭公主及傳藝白鷺鷥、重擊現實打擊樂團、游阿媽樂團、讓樂團、教書的唱作人–楊肅浩、阿家樂團、萬里國中擂鼓隊、金山高中校友管樂團、金山高中原住民藝能專班、花式調酒師–梁嘉仁、三分熟樂團等實力派表演團體,其中宜蘭傳藝駐園大戲–傳藝白鷺鷥,特別安排「無獨有偶」、「悟遠劇坊」、「藝響臺灣劇團」3大劇團聯合重現,機會難得,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相關資訊請參考: 「東北角之友」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ecoast.nsa/?locale=zh_TW 「幸福北海岸」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orthguan/?locale=zh_TW 「馬祖愛趴GO」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o.go.Matsu/ 原始新聞來源 北區與馬祖攜手亮相華山 「2024觀光區市集日」開幕熱鬧登場 臺灣郵報.

魔幻馬戲特技互動唱跳表演 變裝遊行有趣市集一起童樂

【記者王懷文、廖秉賢/新北報導】 2024新北歡樂耶誕城「魔幻變裝童樂會」本週末歡樂登場,於(二十三)日特別舉行「魔幻耶誕變裝大遊行」,現場齊聚300位變裝的耶誕小精靈與馬戲團哥哥姊姊們和大家遊行同樂,沿路踩街的熱鬧場面洋溢著魔幻繽紛的耶誕氣息,而市民廣場內還有精采的魔幻特技表演、童趣劇團舞臺演出以及進駐40攤美食飲品,歡迎大家週末相約來新北歡樂耶誕城,和孩子們共度美好的歡樂假期。 新北歡樂耶誕城系列活動「魔幻變裝童樂會」於本週六、日登場,獨特創新的「魔幻耶誕變裝大遊行」盛大舉辦,遊行以耶誕樹「魔幻天使」為起點,隊伍沿著縣民大道、新站路、中山路和新府路展開熱鬧的踩街活動,小朋友們化身為可愛的耶誕精靈,以及馬戲團哥哥姊姊們穿著色彩繽紛的服裝活潑登場,吸引大批民眾爭相拍照。 現場參與遊行的小朋友一家人更興奮表示,「今天很早就起床,為了變裝遊行做準備,可以一起踩街真的太開心了!」此外,縣民新站路口以及縣民新府路口還有定點發放拐杖糖與耶誕小貼紙,中山路上也出現耶誕踩踏夜光巡迴車以及耶誕老人與大家互動,溫馨又歡樂的氛圍,宛如一場大型的變裝派對。 精彩童趣的表演也在舞臺區熱烈進行,由淘氣趣味的「狐蒙變變變」開場,表演充滿魔幻的童話故事,接著「可愛動物見面會」及「耶誕奇奇寶貝腹語秀」以奇幻又逗趣的歡樂演出,接續迎來輕快又充滿親和力的「魔幻旋律變變變」演奏,帶領現場大小朋友一起隨著音樂搖擺。 還有「耶誕馬戲秀」與「魔幻嘉年華馬戲秀」帶來視覺震撼,專業雜技舞者在半空中擺動旋轉,上演驚險刺激的空中特技,讓現場的大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更有出神入化技巧的「魔幻歡樂耶誕秀」與「奇幻互動秀」,呈現一連串魔幻又奇特的表演,讓人直呼神奇。 原始新聞來源 魔幻馬戲特技互動唱跳表演 變裝遊行有趣市集一起童樂 臺灣郵報.

2024林口子弟戲文化節 十五載傳承延續戲曲文化榮光

【記者王懷文、廖秉賢/新北報導】 新北市林口區年度盛事「林口子弟戲文化節」-今年邁入第15年,不僅邀請到新北市境內的淡水南北軒、板橋潮和社及新莊新樂園進行繞境儀式,更重現經典「嗩吶喧天」,展示南北管戲曲的傳統精髓,現場在地嘉寶國小及林口樂林園精彩絕倫的演出,完美呈現林口薪傳文化的精神,也成為在地軒社持續傳承宗廟文化的重要平台,現場也吸引千人共襄盛舉,活動圓滿落幕。 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其強(二十三)日表示,林口南北管子弟戲文化流傳近百年,用傳統戲曲音樂來聯繫村里情感與向心力,是傳統農村中各村莊互相聯絡維繫的業餘團體,今(113)年林口特意動員本地軒社並邀請淡水南北軒、板橋潮和社、新莊新樂園一起參加繞境儀式,再次重現壯觀的百支嗩吶喧天,讓傳統農村的重金屬樂北管樂更完美呈現及發揚光大。 林口區長廖武輝提到,今年的林口子弟戲文化節以「精彩好戲-子弟戲公演」、「祈福好運-軒社繞境」、「文化體驗-菩薩創意彩繪、捏麵人體驗、祥龍包手作DIY」、「文創市集-林口NGO、在地社團」四大主軸為核心,邀請到本地軒社結合新北市文化資產團體共同參加繞境,重現壯觀的嗩吶喧天。戲曲展演除小小子弟戲「嘉寶國小」同學登台演出戲曲「誰是大王」外,更有傳承近百年兼習新舊二路戲曲的林口樂林園演出「探五陽」。老、中、青、幼四代成員同台展演,藉由世代傳承的形式,彰顯傳統戲曲文化的生生不息。 竹林山觀音寺董事長蔡煌明表示,林口子弟戲文化節不僅是一場文化饗宴,更是凝聚力的象徵。透過對這場活動的支持,希望讓市民見證戲曲文化的傳承與內涵,並以真摯的敬意與熱情,守護這片獨具特色的宗廟文化。林口區現今保留九大軒社,這些軒社不僅承載了歷史的厚重,也透過每年的文化節與繞境活動,將這份傳統延續給下一代。 原始新聞來源 2024林口子弟戲文化節 十五載傳承延續戲曲文化榮光 臺灣郵報.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