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不靠鎖門霸台!民眾黨議場外排隊 對比去年杯葛風波

記者王百佑/台北報導 面對即將於明(4)日召開的立法院大院會,民眾黨展現高度備戰狀態。國民黨日前提案《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引發社會關注,院會勢必成為朝野攻防主戰場。 今(3)日中午起,立法院議場門口出現罕見景象——只有民眾黨開始排隊卡位,預備提案。民眾黨立委麥玉珍率先抵達,頂著35度高溫在現場等待,表明就是要「讓法案優先送入明天議程」,展現積極行動力。 下午時段,民眾黨志工搭起帳棚準備過夜,顯示團隊已有長時間待命之準備,力求不讓議事順位旁落。民眾黨立委黃珊珊也陸續到場聲援,展現團隊團結備戰的氣勢。 當被媒體詢問民眾黨將提出何種提案時,麥玉珍僅回應:「我們會提一些捍衛台灣民主的東西。」未進一步透露細節,但此語已傳達出民眾黨對制度改革與民主程序的堅定立場。 巧合的是,明天的院會時間 7月4日,去(2024)年7月4日,當時民進黨為杯葛內政委員會議事,清晨突襲佔據主席台、鎖門阻礙議事人員進出,造成議事全面停擺。一年之後,民眾黨以提案、排隊的方式爭取議事主導權,呈現完全不同的政治風景——不靠霸佔、不搞鎖門,而是用制度行動守護議會民主。 儘管民眾黨尚未公布具體提案內容,但其行動本身已成為政治訊號。外界預料,明日院會勢必成為本會期最後一次重大對決,藍白綠三方態度與策略,將牽動法案走向與社會觀感。 原始新聞來源 不靠鎖門霸台!民眾黨議場外排隊 對比去年杯葛風波 臺灣郵報.

公開影片反擊造謠抹黑 鄭正鈐痛批綠營「恥度」全無,依法提告

【民眾新聞網方健龍新竹報導】針對柯建銘陣營指控立委鄭正鈐在童軍大露營活動中「宣傳反罷免」、「發放文宣」等說法,立委鄭正鈐今(3)日召開記者會,公開完整影片反駁,證實相關指控純屬捏造、蓄意抹黑。鄭正鈐並痛批,柯建銘陣營為了達到罷免的目的,公然說謊、捏造證據,已經徹底失去了道德底線,「恥度」全無。 鄭正鈐並要求柯建銘陣營為造謠抹黑公開道歉,呼籲為人師表的教授要做好身教,不要滿口謊言,鄭並強調,絕不姑息任何企圖用謊言綁架罷免結果的行為,將持續透過法律途徑捍衛真相。 鄭正鈐今日偕同新竹市議會國民黨黨團總召陳慶齡、市議員黃美慧、吳旭豐、陳啟源、黃文政等人召開記者,會後並由律師王耀星陪同前往新竹地檢署提告。 鄭正鈐指出,柯建銘陣營先是在臉書中以「家長檢舉」之名,指他在童軍大露營的場合,宣揚反罷免,還拿一張「童軍徽章和反罷免文宣品」並列的照片,指控他在活動現場發放文宣品。 鄭正鈐表示,他在臉書及媒體都已澄清,當天並未在活動現場散發任何反罷免文宣品,更未於活動中提及罷免議題。但柯建銘陣營再度造謠,仍然在臉書指控他在童軍活動中在宣傳反罷免。 鄭正鈐在記者會中播放當天活動完整的致詞影片,證實影片中僅針對新竹缺乏合法露營場地表達關切,並期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後能挹注財源強化露營設施,從頭到尾未提及任何罷免議題。 鄭正鈐說,影片證實柯建銘陣營的指控是公然說謊、捏造證據。他痛批柯建銘陣營為了達成罷免的目的,已經徹底失去了道德底線,「恥度」全無,這不僅是政治人物的墮落,更是台灣民主的悲哀。 市議員陳啟源也指出,當天他全程參與活動,證實現場並無任何政治的活動,並呼籲存心不良的人,做人基本道理,誠實為上策,打一場乾淨的「反罷免」選舉。 市議會藍營總召陳慶齡則說,柯建銘早就說過「大罷免」是他發起的,其他縣市的罷免團體都還用「公民團體」演一下,但新竹市完全不演,新竹市的罷團就是柯建銘陣營。他指出,柯建銘陣營選輸就翻桌,還不斷抹黑。他強調,政治要有人性,博士要有博士的水準。 吳旭豐議員表示,新竹市的罷免就是一個偽公民運動,自己在罷凌別人,被提告就躲在罷團後面,說提告者在恫嚇志工,讓人看不下去。「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不要自己當小偷還指責別人是小偷。」 黃美慧議員強調,罷免讓抹黑、造謠成為常態,一個法學博士不應該不誠實、說謊與硬ㄠ到底,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 《圖說》立委鄭正鈐偕同竹市議會國民黨團總召陳慶齡、市議員黃美慧、吳旭豐、陳啟源、黃文政、律師王耀星等人召開記者,反擊綠營不實指控。(圖/鄭正鈐立委辦公室提供)

「藍白合」 勝選模式再現 台中3立委掛盧黃合體看板反罷免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罷免投票倒數24天選情持續升溫,歷次民調反罷免雖為主流民意,但投票率仍待提升,台中立委黃健豪、廖偉翔、羅廷瑋列入首波投票,積極爭取民眾認同,已舉辦破百場說明會,拚不同意罷免投票率。3日三位立委再出招,在選區內掛出首面「盧黃合體」反罷免看板,由台中市長盧秀燕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共同入框,展現藍白合作抗衡民進黨政治追殺的決心。 立法委員羅廷瑋強調,最近看到台灣的亂象,真的拜託在野要團結,別再分你我,此時此刻要一起贏回正義,搶救台灣的民主、搶救台灣的經濟民生。 立法委員廖偉翔指出,民眾已經普遍對於全台罷免造成社會的撕裂、對立感到厭倦,也對於不顧經濟、不顧民生造成的痛苦反感,我們希望透過在野的大團結跟整合,一起讓國家社會回到正軌。 立法委員黃健豪表示,盧秀燕、黃國昌兩人被封為台中「反罷免最強母雞」, 台灣正面臨國際局勢動盪與經濟挑戰,民生衝擊是當務之急,百姓對於「幹政治不幹政事」深感不耐,在野力量大團結將小我化為大我,以民為本、為民發聲。 國民黨台中市黨部副主委張書華強調,對抗執政黨的追殺,要團結每一股在野的力量,維繫台灣民主制度中制衡的力量。黨部將持續透過各式文宣和活動,呼籲民眾7月26日,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

大陸的橫店與台灣的中影文化城今非昔比

文/魏晉 在影視產業的版圖中,浙江橫店影視基地宛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輝,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和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影視文化產業示範區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臺灣曾經輝煌一時的中影文化城如今卻淪為一片廢墟。這一盛一衰之間,折射出兩岸影視業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背後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橫店的成功並非偶然,是政策扶持、市場導向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力的成果。 1996年,橫店為拍攝《鴉片戰爭》建造廣州街,邁出了影視產業的第一步。 2004年,中共國家廣電總局批准設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給予橫店諸多政策優惠,如稅收減免、資金扶持等,為其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橫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產業佈局。 為解決劇組拍攝成本高、週期長的問題,它打造了跨越中華歷史文明、彙聚南北地域特色的50餘個大型影視基地,從春秋戰國到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場景應有盡有,滿足了不同題材影視劇眾多劇組紛至遝來。 不僅如此,橫店免收場地租賃費,以犧牲短期場租收入為代價,換取劇組和遊客的大量湧入,帶動了旅遊、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完整的影視產業鏈。在技術創新方面,橫店積極引入虛擬拍攝技術,解決實景搭建難題,讓劇組“足不出棚”實現轉場拍攝,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影視行業的地位。 反觀臺灣中影文化城的衰落,與缺乏政策支持、市場局限以及產業轉型滯後緊密相關。中影文化城建於1980年代,曾是臺灣影視業的重要地標,許多經典影視作品在此誕生。然而,隨著時代發展,臺灣當局對影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缺乏長期、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導致中影文化城在設施更新、技術升級等方面滯後。臺灣市場規模狹小,本地觀眾數量有限,影視產業發展空間受限。 相比之下,大陸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廣闊的市場,為影視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中影文化城未能緊跟時代潮流進行產業轉型,在面臨新興影視技術和商業模式衝擊時,依然依賴傳統的影視拍攝和運營模式,逐漸失去競爭力,最終走向衰敗。 從兩岸影視業的發展差異可以看出,一個產業的興衰,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持、對市場的精准把握以及持續的創新變革。 橫店影視基地憑藉前瞻性的規劃、全方位的產業佈局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在影視產業中脫穎而出;而中影文化城則因政策缺位、市場局限和轉型滯後,在時代浪潮中黯然失色。 這不僅是兩個影視基地的命運起伏,更是兩岸影視產業發展的生動寫照。 原始新聞來源 大陸的橫店與台灣的中影文化城今非昔比 臺灣郵報.

【胡文琦專欄】我雜質我驕傲,我稀土我重要

文/胡文琦 還記不記得那個高喊反核的洪素珠女士?「我是人、我反核」,講的是一副義正詞嚴的法相莊嚴樣,如今,打了就跑的她又在哪裡?誠然,觀諸現今國際追求環保愛地球的「節能減碳」,與因而開始沛然莫之能禦的「核能復興趨勢」後,洪女士過往一席無法與時俱進、符合基層事實與民生需求的民粹囈語,根本完全經不起任何科學驗證或民生領域的思辨與檢視。 而之所以要特別介紹並套用一下洪女士當初洗腦、企圖認知作戰的文宣用語,正是因為台灣當下賴清德總統的所謂團結官話幹話,「打掉雜質」,剛好就是讓「非綠的台灣主流民意」可以進行另類的創意套用,就在渠等被目前執政一事無成無能的綠營政府給定義為「其餘人口與無用雜質」後,我們真的要說一句,我雜質我驕傲,而且我們還將繼續努力當雜質的「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其實,事實的真相與本質是,其一,我們的存在與價值是「稀土」、是發展現在所有高科技產業所不可欠缺的重要組成成分,沒有稀土很多產業都會受到嚴重制約。其二,就像是大自然所運行的「天道」一樣,彩虹如果只剩下一種顏色的話,那還能叫做美麗的彩虹嗎?講白了,台灣本不該成為英國作家奧爾德斯反烏托邦小說中的「美麗新世界」,那將不是美麗而是恐怖的窒息與反智倒退。 其三,退一萬步來說,果若以賴清德總統此番文不對題且邏輯援引錯誤的「鑄劍」為例,果真冶煉過程當中只剩純鐵純鋼元素的話,那這把劍肯定很容易「斷裂」,真正要成為一把好劍名劍的話,肯定還要有其他重要的金屬元素進行「融合合成」才是。看看過往歷史上著名的鑄劍為例,「干將莫邪」,最後竟由莫邪的捨身祭劍方能成事,誠然賴總統或許無心也根本不想有這種精神毅力。 其四,就算此際不用具有賴清德所不喜的中國特色元素故事來說,光以新加坡實事求是的多元族群融合成功為例來看,一個彈丸之地、前綠營外交部長陳唐山口中所謂的「鼻屎大國家」,之所以能成為國際上受到敬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就是讓各個族群都能被公平公正且有正義程序的對待?準此,我們這些明顯才是多數主流的六成過半民意一定要說,我雜質我驕傲,我稀土我重要才是。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胡文琦: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政治評論家、親民黨發言人 原始新聞來源 【胡文琦專欄】我雜質我驕傲,我稀土我重要 臺灣郵報.

最新消息

地方

生活

警政

中港澳

專欄

更多新聞

臺北大學校務完成此次評鑑作業

【記者王懷文/新北報導】 由教育部委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所辦理的第三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臺北大學接受為期兩天的實地訪評。針對大學校院校務評鑑項目、核心指標及核心指標檢核重點項目,彙整各項資料,由校長李承嘉向實地訪評小組委員簡報,小組委員並與校內各單位主管、相關關係人晤談。藉由此次評鑑,綜整臺北大學近幾年來發展成果,也對校務進行一次深入的分析和檢討。 校務評鑑共分為四大評鑑項目,包括項目一「校務治理與經營」、項目二「教師教學與學術專業」、項目三「學生學習與成效及」、項目四「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從校務、教學、學習、USR和永續,評估學校整體績效。 關於臺北大學在項目一特色,李承嘉向訪評委員強調,臺北大學以持續深耕永續大學為特色,二0二0至二0二二年連續三年,榮獲「TCSA臺灣企業永續獎」大學組永續報告書白金獎、永續大學績優獎,二0二二年獲頒「永續大學典範獎」,二0二三年再獲永續報告書大學組金獎。今年於「二0二四臺灣永續大學獎」囊括永續大學績優獎、永續報告白金獎、永續發展教育領袖獎、永續傑出人物獎等四獎項。除永續大學外,臺北大學也致力健全校務經營與互動機制,同時建立內部品質保證機制。 針對項目二特色,除成立「臺印尼環境變遷與土地資源管理科研中心」,促進雙邊產官學界科研交流之外。也執行國科會一一二至一一四多年期「數位支持、溝通無礙:AI科技協助語言障礙者溝通輔具之研發、支持與推廣計畫」,提升教師國內跨系、院、校合作成效。另外,在QS公布二0二四世界大學專業學科排名中,臺北大學社會學領域名列國內入榜學校第三名。評比指標「學術聲望」列名國內第二名,評比指標與研究論文相關項目成績亦列名國內第五、六名。 關於項目三部分,李承嘉向委員簡報說明,一0九至一一二學年學士班招生入學皆足額分發,一一一學年度就學穩定率高達97.03%,為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第一名。一0九至一一一學年日間學士班畢業生完成雙主修比率,均為公立一般大學第三名;輔系的完成比率,逐年分別為公立一般大學第五、七、六名。而響應「新北大教育計畫」,作為新北市中等教育機構與北大USR計畫窗口。 在項目四方面,除了前述永續大學成果外,而編纂一0八課綱《認識海山》地方教材、培力海山文史導覽團隊,培育學生成為地方文史人才,營造北大文化城的永續創生,皆為深耕在地的長期成果。另由商學院所建構的「臺灣永續評鑑」,則引導企業永續發展方向。 臺北大學秘書室說明,經過兩日實地訪評後,再由訪評小組完成實地訪評報告初稿,以及提出認可結果建議案,另由高教評召開董事會,提出認可結果報告案,最後陳報教育部核定公布認可結果,完成此次評鑑作業。各單位將依據認可結果,進行後續精進或改善措施,讓校務運作更為完善。 原始新聞來源 臺北大學校務完成此次評鑑作業 臺灣郵報.

2024智慧城鄉嘉年華熱鬧登場! 數位科技融入生活,創新應用開展未來

【記者蔡富丞、黃麒霖/綜合報導】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今(6)日起連續2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舉辦「2024智慧城鄉嘉年華」,設置「智慧城鄉島」、「創業歸故里」、「歡樂動滋島」三大展區,展示51項由數發部攜手地方政府、協助產業落地應用的智慧科技成果。數發部部長黃彥男親自出席並與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及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執秘張振豪等貴賓一起揭開序幕。另,嘉年華會現場也公布競爭激烈的「第6屆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得獎名單。 數發部部長黃彥男指出,數發部在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政策的支持下,由中央、地方、產業三方共同合作,積極推動「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鏈結全台22縣市政府及數位產業業者,以民眾生活需求為核心,結合人工智慧、物聯網平台、大數據分析、雲端運算、5G通訊等科技,推動智慧運輸、健康照護、農漁轉型、及城市韌性治理等多元領域智慧服務。自107年推動迄今,累計345家業者投入,發展258項特色智慧應用,並帶動產業衍生投資超過700億元,同時促成85案次智慧解決方案輸出至海外29個國家及協助118組新創團隊返鄉落地。 數產署強調,智慧城鄉計畫的核心價值,就是透過數位科技打造城鄉共好的願景。從地方及產業需求出發,聚焦民眾關心的社會課題,以縮短數位落差、社會公共利益、永續發展等理念,協助地方深化數位治理能量、擴大我國數位產業發展利基,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及解決社會發展課題。 此外,更舉辦「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鼓勵新創團隊運用智慧科技解決在地問題;競賽辦理6屆以來,累計吸引超過857件新創提案,今年更是首度全國22縣市共同參與,透過在地業師及專家輔導的雙導師制度,並鏈結各方資源,283組參賽新創隊伍,在為期8個月的競賽中,從提出服務創新構想到實際驗證、商業試行,最終促成29組團隊成功運用數位科技返鄉落地,協助地方發展特色服務。 「第6屆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榮獲最大獎-故里金讚獎(冠軍)的新創團隊是來自雲林縣的「豐漁水產」,以科技減法概念開發「智慧化無人養殖飼料船」,提高餌料餵食養殖效率,並降低漁民手動投放消毒物質的危險性,獲得評審高度肯定;數位革新獎則由二代青年返鄉,運用數位科技協助傳統農業轉型的彰化縣「海寶珍品」及雲林縣「宏昇芽菜」獲得;築夢潛力獎則由花蓮縣「萬物聯網」的智慧道路號誌及苗栗縣「耀主科技」的居家長者安全照顧獲獎;另外,以AI機器人深耕偏鄉教育的桃園市「索力星球」、臺東縣「東業創新科技」、雲林縣「柏香肉品」、嘉義縣「沃龍工業」、高雄市「Farm Party」以及宜蘭縣「樸農生技」等6組新創隊伍獲頒場域實踐獎。 「智慧城鄉嘉年華」不僅打造寓教於樂的創新互動體驗情境,同時運用新興科技,生動呈現數位科技融入城鄉生活所帶來的改變。今年數產署的三大主題館,分別為以知識、科普、科技互動為主軸的「智慧城鄉島」,提供民眾了解及體驗,如何透過科技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展示項目包含城市級交通戰情室、數位孿生技術、VR駕駛互動體驗、無人健康照護諮詢室、AI智慧消防系統等;另外也匯聚7項運動數據應用與科技賦能運動的輔導成果在「歡樂動滋島」展區,其中灼見運動數據的棒球分析,更是在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助力Team Taiwan奪冠的幕後情蒐功臣!最後,創業歸故里展區,則有本年度創業歸故里競賽進入決賽的29組新創團隊及歷屆優秀團隊的服務展示,歡迎民眾前來展區參與,共同體驗智慧生活的美好。

科技與永續齊步前進:摩根大通攜手紡織所啟動第四期「紡織快速就業列車」

【記者蔡富丞/綜合報導】由摩根大通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共同打造的「紡織快速就業列車」計畫,迄今已正式邁入第四期,並於今日( 2024年12月6日 )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辦啟航典禮。在摩根大通支持下,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在未來兩年內,將與八所院校大學及50家紡織行業的雇主合作,為超過400名學員提供紡織產業所需的綠色技能、培訓和實習機會。 永續與數位雙軌並進,培育400名學員迎接未來挑戰 因應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的推動,全球在產業轉型及永續發展的進程中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紡織產業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不僅面臨如何實現環境永續的壓力,還需迎接數位化與科技創新的浪潮。在此背景下,本期「紡織快速就業列車」核心規劃應運而生,聚焦智慧紡織、綠色永續、資訊安全、數位應用及科技管理五大主題,致力於培育跨領域且具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推動產業向永續與數位化方向發展。 學員將透過 完成72 小時的數位先修課程,奠定學習基礎後,進一步參與符合產業與永續需求的實體工作坊。學生透過專題設計與實作訓練,深入掌握產業的需求與未來趨勢。整體計畫預期將累計完成 28,800 小時的數位學習與600小時實體工作坊訓練,全面提升產學效益。 摩根大通支持的「紡織快速就業列車」計畫,旨在提供紡織領域的專業和實務訓練,協助年輕人適應職場。在大會上,摩根大通台灣營運長汪慧玲表示:「在全球數位化的加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迫切需求之下,綠領人才的培育是首要任務。我們希望透過這次計畫,提升年輕人的綠色技能,並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以滿足產業需求。」紡織所陳宏恩協理指出:「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雙重驅動下,我們亟需全面開發科技創新能力。Tnet A+數位學院不僅可為學員提供完整的數位學習內容,也開啟了跨領域與多元發展的契機。」 本次活動邀請了多位產業及學界的領袖,共同就紡織業的永續發展進行交流。儒鴻(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樹文表示:「紡織產業的未來發展不僅依賴於創新技術,更需要企業與院校之間的緊密合作,以培育核心人才,從而提升企業的永續競爭力。」人纖工業公會理事長黃呈玉提到:「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產業亟需推動循環經濟和落實ESG方針,而這些目標的達成,無疑要更多擁有綠色技能的年輕人才加入。」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理事長歐嘉瑞此次亦受邀特別出席,在致詞中,他強調了永續環境對台灣紡織產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並呼籲各界共同支持培育具備專業能力的綠領人才,為產業注入更多創新動能,持續提升台灣在紡織產業中的競爭力。 隨後,由參與本期計畫的八所院校與代表: 亞東科技大學林尚明院長  、台南應用科大張人懿教授、實踐大學許鳳玉院長、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英宗宏教授、輔仁大學何兆華院長等五位教育專家,分享「永續創新」、「數位應用」、「跨域科技」等議題的推動看法,一致認同永續教育與跨域學習,對學生未來在職能建構與就業發展的重要性。 最後,在產業、學界與各紡織公會代表的見證下,由摩根大通汪營運長帶領大家一起啟動續航,朝向科技與永續的未來前進。

2024年度@cosme台灣、日本美妝大賞同步揭曉!

【記者 薛郁雯/綜合報導】2024年度「@cosme台灣美妝大賞」於12月5日與日本同步公佈,共有89支產品脫穎而出,其中11件同時入選日本榜單,展現台日市場的熱烈關注與趨勢。今年日本綜合大賞由Attenir的「スキンクリア クレンズ オイル アロマタイプ」(淨顏亮膚卸妝油 柑橘精油香)蟬聯冠軍,其以專櫃品質和親民價格成功圈粉,更在台灣奪得卸妝油類別冠軍。韓國品牌在日本榜單上持續走強,如Laka的「フルーティーグラムティント」、hince的「オールラウンドアイパレット」及Torriden的「ダイブイン マスク」,以創新功能吸引消費者目光。 台灣榜單則聚焦經典產品,殿堂賞得主包括雅詩蘭黛的「特潤超導全方位修護露」、寶拉珍選的「2%水楊酸身體乳」及艾瑪絲的「2% 5α捷利爾頭皮淨化液」,展現穩定口碑與長期熱銷實力。隨著日韓旅遊熱潮回歸,當地品牌如PONY EFFECT的「水透光妝前防護乳升級版」、KATE的「怪獸級持色唇膏」及ROOTON的「甦活植萃髮根噴霧」等,在榜單中表現搶眼,帶動「日韓旅遊必買清單」的討論熱度。 此外,今年榜單中首次亮相美容工具與家電類別,包括美舒律的「蒸氣眼罩」及medicube的「水光煥活美容儀」,顯示消費者對居家保養的精緻需求持續增長。今年因氣候炎熱,防曬與美白產品需求提升,Melano CC的「維他命C酵素深層清潔洗面乳」及DUO的「五效合一卸妝膏(淨白透亮)」等受到廣泛關注。完整榜單已於官網公布,邀您一同探索最新美妝趨勢! 更多得獎產品與詳細資訊,請參考「2024年度@cosme台灣美妝大賞」官網 :https://www.cosme.net.tw/ 原始新聞來源 2024年度@cosme台灣、日本美妝大賞同步揭曉! 臺灣郵報.

「科技創新築永續,綠領人才續未來」紡織快速就業列車計畫-第四期啟動記者會

【記者黃聖瑜/台北報導】 由摩根大通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共同打造的「紡織快速就業列車」計畫,迄今已正式邁入第四期,並於今日( 2024年12月6日 )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辦啟航典禮。在摩根大通支持下,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在未來兩年內,將與八所院校大學及50家紡織行業的雇主合作,為超過400名學員提供紡織產業所需的綠色技能、培訓和實習機會。 圖說:(左起) 人纖公會 黃呈玉理事長 、永循會 歐嘉瑞理事長、摩根大通 汪慧玲 台灣營運長、紡織所 陳宏恩協理、儒鴻(股)公司 王樹文董事長。(圖/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提供) 永續與數位雙軌並進,培育400名學員迎接未來挑戰 因應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的推動,全球在產業轉型及永續發展的進程中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紡織產業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不僅面臨如何實現環境永續的壓力,還需迎接數位化與科技創新的浪潮。在此背景下,本期「紡織快速就業列車」核心規劃應運而生,聚焦智慧紡織、綠色永續、資訊安全、數位應用及科技管理五大主題,致力於培育跨領域且具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推動產業向永續與數位化方向發展。 學員將透過 完成72 小時的數位先修課程,奠定學習基礎後,進一步參與符合產業與永續需求的實體工作坊。學生透過專題設計與實作訓練,深入掌握產業的需求與未來趨勢。整體計畫預期將累計完成 28,800 小時的數位學習與600小時實體工作坊訓練,全面提升產學效益。 圖說:摩根大通集團 汪慧玲台灣營運長表示:「在全球數位與永續背景迫切需求下:綠領人才的培育是首要任務。」(圖/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提供) 摩根大通支持的「紡織快速就業列車」計畫,旨在提供紡織領域的專業和實務訓練,協助年輕人適應職場。在大會上,摩根大通台灣營運長汪慧玲表示:「在全球數位化的加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迫切需求之下,綠領人才的培育是首要任務。我們希望透過這次計畫,提升年輕人的綠色技能,並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以滿足產業需求。」紡織所陳宏恩協理指出:「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雙重驅動下,我們亟需全面開發科技創新能力。Tnet A+數位學院不僅可為學員提供完整的數位學習內容,也開啟了跨領域與多元發展的契機。」 本次活動邀請了多位產業及學界的領袖,共同就紡織業的永續發展進行交流。儒鴻(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樹文表示:「紡織產業的未來發展不僅依賴於創新技術,更需要企業與院校之間的緊密合作,以培育核心人才,從而提升企業的永續競爭力。」人纖工業公會理事長黃呈玉提到:「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產業亟需推動循環經濟和落實ESG方針,而這些目標的達成,無疑要更多擁有綠色技能的年輕人才加入。」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理事長歐嘉瑞此次亦受邀特別出席,在致詞中,他強調了永續環境對台灣紡織產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並呼籲各界共同支持培育具備專業能力的綠領人才,為產業注入更多創新動能,持續提升台灣在紡織產業中的競爭力。 圖說:紡織所 陳宏恩協理:「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雙重驅動下,Tnet...

糾鄉親參與牆面美學彩繪! 呂家愷與南鶯里讓綠美化加入終生回憶

【記者王懷文/新北報導】 近年來,台灣各地開始出現彩繪村的風潮,幾乎各地都有彩繪村,也成為不少網美的打卡聖地。為推廣新北市地方觀光、行銷鶯歌在地文化產業,新北市議員呂家愷近日出席鶯歌區南鶯里里長李明弘、鶯歌南興宮舉辦「當我們約繪在一起」活動,分享鶯歌區南鶯里彩繪成果,現場超過百位民眾到場共襄盛舉。 呂家愷六日表示,在彩繪落成暨環保宣導活動中,指出為推廣新北觀光、行銷在地文化,同時培養環境管理觀念,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過程中,現場也邀請鄉親在彩繪牆書櫃上落款,寫上對家鄉的祝福,藉此呼應綠美化之餘讓眾人一同參與留下難忘回憶。 南鶯里里長李明弘表示,牆面彩繪除了希望讓過去一成不變的巷弄街道有新風采外,也讓來到鶯歌的旅客能看到更多不同的景點風貌,活動現場也安排里內巡禮集章,民眾可藉著巡迴里內欣賞彩繪之餘,蒐集各處印章並兌換宣導小物。呂家愷認為,彩繪村、彩繪牆在台灣已經相當盛行,不少民眾也樂於接受這樣的美意,有些彩繪作品畫出老台灣風情、有的則是當代文創美景。 呂家愷指出,這些令人心曠神怡的畫作都是與在地里長共同合作爭取預算,並經市府大力支持才有的成果。他強調,除了南鶯里的彩繪成果外,也在樹林區的文林里、坡內里有不少圍牆彩繪成果,其中在文林國小的圍牆上,更有許多相當豐富的彩繪圖;呂家愷表示,除了能增加社區美觀性,也能讓經過的學子們,在上學過程中,沿途欣賞藝術美學,進一步增加對藝術領域的興趣。 原始新聞來源 糾鄉親參與牆面美學彩繪! 呂家愷與南鶯里讓綠美化加入終生回憶 臺灣郵報.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