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橫店與台灣的中影文化城今非昔比

文/魏晉

在影視產業的版圖中,浙江橫店影視基地宛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輝,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和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影視文化產業示範區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臺灣曾經輝煌一時的中影文化城如今卻淪為一片廢墟。這一盛一衰之間,折射出兩岸影視業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背後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橫店的成功並非偶然,是政策扶持、市場導向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力的成果。

1996年,橫店為拍攝《鴉片戰爭》建造廣州街,邁出了影視產業的第一步。

2004年,中共國家廣電總局批准設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給予橫店諸多政策優惠,如稅收減免、資金扶持等,為其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橫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產業佈局。

為解決劇組拍攝成本高、週期長的問題,它打造了跨越中華歷史文明、彙聚南北地域特色的50餘個大型影視基地,從春秋戰國到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場景應有盡有,滿足了不同題材影視劇眾多劇組紛至遝來。

不僅如此,橫店免收場地租賃費,以犧牲短期場租收入為代價,換取劇組和遊客的大量湧入,帶動了旅遊、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完整的影視產業鏈。在技術創新方面,橫店積極引入虛擬拍攝技術,解決實景搭建難題,讓劇組“足不出棚”實現轉場拍攝,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影視行業的地位。

反觀臺灣中影文化城的衰落,與缺乏政策支持、市場局限以及產業轉型滯後緊密相關。中影文化城建於1980年代,曾是臺灣影視業的重要地標,許多經典影視作品在此誕生。然而,隨著時代發展,臺灣當局對影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缺乏長期、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導致中影文化城在設施更新、技術升級等方面滯後。臺灣市場規模狹小,本地觀眾數量有限,影視產業發展空間受限。

相比之下,大陸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廣闊的市場,為影視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中影文化城未能緊跟時代潮流進行產業轉型,在面臨新興影視技術和商業模式衝擊時,依然依賴傳統的影視拍攝和運營模式,逐漸失去競爭力,最終走向衰敗。

從兩岸影視業的發展差異可以看出,一個產業的興衰,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持、對市場的精准把握以及持續的創新變革。

橫店影視基地憑藉前瞻性的規劃、全方位的產業佈局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在影視產業中脫穎而出;而中影文化城則因政策缺位、市場局限和轉型滯後,在時代浪潮中黯然失色。

這不僅是兩個影視基地的命運起伏,更是兩岸影視產業發展的生動寫照。

圖片 20250702145511

原始新聞來源 大陸的橫店與台灣的中影文化城今非昔比 臺灣郵報.

想讓你的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