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熱度逐漸升溫,九位候選人陸續投入戰局,這場選舉不僅是黨內領導權的爭奪,更是國民黨未來路線與形象的抉擇。作為黨內的一份子,我深切期待這場選舉能夠成為一次健康的競爭,而不是陷入相互攻訐的「網內互打」。國民黨曾經因內耗而多次錯失大局,這次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
在眾多宣布參選者之中,我認為卓伯源的參選,確實值得期待。卓伯源長年耕耘中部,曾任彰化縣長,不僅具備完整的地方施政歷練,更能代表中部基層的聲音。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長期以來,國民黨的決策多半出自台北視角,對中南部地方的理解與連結顯得不足。卓的出身與經驗,恰能補上這塊缺口,讓國民黨不再被視為「北部菁英的政黨」。
卓伯源公開宣示「不做總統夢、不當攪局者」,而是願意扮演「推手」,抬轎成就黨內最具勝選實力的人選,這樣的態度令人耳目一新。在黨內充斥個人企圖與權力算計的氛圍中,卓願意退居幕後、專心黨務,展現了難得的大局觀。
更重要的是,卓伯源提出了一系列正面而具體的政策主張。他主張徹底落實陽光法案、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追查台電與疫苗採購等弊案,把人民關切的疑點攤在陽光下;他更進一步提出「監委民選」與「司法首長民選」的構想,雖然仍有討論空間,但至少展現出一種敢於面對制度弊端、勇於改革的態度。這比起空泛口號,更能讓黨員看到願景與方向。
我個人認為,國民黨主席應該具備幾項核心特質:
第一,能專心於黨務,而非被其他職務牽制;
第二,要有地方治理的經驗,能接地氣、了解基層;
第三,要能為黨解決財源與組織問題,不再陷入窘境。
卓伯源正好符合這三點。他沒有現任公職,可以全心全意為黨服務;他有縣市首長的歷練,能體會基層的聲音;他長期擔任上市櫃協會中部會長,具備整合企業資源的能力,能為黨的財務帶來新的契機。這些,都是國民黨當前最需要的。
當然,九位候選人各有特色與優勢,這也是國民黨民主競爭的可貴之處。但我要強調的是,這場選舉應該比拚的是政策、願景與格局,而不是互相攻訐。基層黨員希望看到的,是誰能帶領國民黨重拾社會信任、打開勝選之路,而不是誰能在黨內鬥爭中占上風。
因此,我在此呼籲所有候選人:請放下內鬥的心態,少一點謾罵,多一點建設性的辯論。讓黨員在選票前,能夠清楚比較各位的主張與能力,而不是在情緒對立中倉促做決定。
2028年的勝利,不會從內耗中誕生,而會從團結、務實與創新的國民黨開始。作為一名長期參與黨務的黨員,我願意公開表態,支持卓伯源參選黨主席。因為我相信,他能帶給國民黨一股新的能量與方向,讓黨真正回應民意,走向重返執政的道路。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