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鄧哲偉專欄】鄧愷威的大聯盟先發勝:台灣棒球的新頁與責任

【鄧哲偉專欄】鄧愷威的大聯盟先發勝:台灣棒球的新頁與責任

文/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9月的美國職棒舞台,舊金山巨人對上科羅拉多洛磯,這場比賽對許多台灣球迷而言,將被永遠銘記。來自台灣的投手鄧愷威,身披巨人戰袍,主投5.1局僅失2分,不僅拿下勝投,更寫下台灣投手繼2018年陳偉殷之後,睽違七年再次於大聯盟拿下先發勝投的紀錄。這一刻,不只是個人榮耀,更是屬於台灣棒球的驕傲。

鄧愷威的名字,早在少棒、青少棒時期就受到矚目。他歷經手肘手術、漫長復健,甚至有過外界不看好的時刻,但他始終咬牙挺住,沒有放棄。這場勝利,並不是偶然的禮物,而是多年汗水、淚水與孤獨的結晶。身為同為鄧家子弟,我特別能感受到這份榮耀的重量。那不只是棒球場上的勝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只要心中有夢、腳下肯走,鄧姓子弟一樣能在世界最高舞台留下名字。

2018年陳偉殷在馬林魚投出勝投後,台灣球迷盼望著下一位能在大聯盟立足的投手。七年的等待,如今由鄧愷威劃下句點。他的成功,再次證明台灣投手具備與世界競爭的實力,也提醒我們,只要環境與制度願意持續投入,台灣並不缺乏能在國際舞台發光的球員。

其實,鄧愷威的勝利,正好映照出台灣棒球持續的亮點。去年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勇奪金牌,引發台灣棒球再度熱潮。少棒、青少棒隊伍在亞太區比賽中屢屢奪冠,展現厚實的基礎。東園國小少棒隊在2025年世界少棒錦標賽中以7比0擊敗美國內華達州隊,勇奪冠軍,這是台灣自1996年以來首次奪冠。又例如U15亞洲盃中華隊奪冠等等,再度讓全球看見中華棒球強國的傳統。而職棒方面,中華職棒邁入第35年,球隊擴編、觀眾人數回溫,外籍好手陸續加盟,競爭水準提升不少。加上王建民轉型教練默默耕耘,這些努力都成為棒球文化的養分。

棒球在台灣,從來不只是運動。它是凝聚社會的共同語言,更是許多人青春的記憶。從紅葉少棒的傳奇、到奧運銀牌的榮耀,再到如今鄧愷威的首勝,每一次突破,都讓我們相信:台灣雖小,但夢想無限。這樣的時刻,既屬於鄧愷威,也屬於所有熱愛棒球的台灣人。

不過,我們也不能只沉醉於一場勝利。棒球的發展需要更完整的體系。許多校隊仍在簡陋環境中訓練,資源落差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中職要與世界接軌,不僅要培養更多好手,更要在行銷與國際交流上有長遠規劃;旅外球員更需要完善的後勤支援,才能在異鄉專注拚戰;同時,企業與社會若能持續投入,將為更多孩子的棒球夢提供養分。

鄧愷威的大聯盟首勝,不只是他個人的勝利,也是所有支持台灣棒球的球迷與社會共同的勝利。七年的等待,換來一場點燃更多希望的勝利。願這份榮耀,成為更多台灣孩子心中追夢的火苗,也提醒我們:唯有持續努力,台灣棒球才能在世界舞台閃耀不息。

鄧哲偉鄧哲偉

想讓你的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