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大罷免案檢調「辦藍不辦綠」 盧秀燕籲賴清德:這件事萬萬不可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檢調疑似針對罷免連署,國民黨地方黨部多處被搜索,外界質疑「辦藍不辦綠」;台中市長盧秀燕16日表示,罷免發起人無查核身分權力,且選委會有除錯機制,現在辦的卻都是藍的,不免有執政黨追殺在野黨的不佳觀感,呼籲總統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這件事萬萬不可!我非常不以為然」。 盧秀燕上午出席霧峰光復國中小活動中心動土典禮,會後接受訪媒體訪問表示:「我很少談政治,但我要說幾句公道話。罷免連署的發起人並不像戶政事務所有查核身分的權利,所以若有錯誤要歸責於他們,我覺得太嚴重。更何況這些連署到一個階段以後,要送選委會,選委會有除錯的機制,什麼叫除錯機制?若有死亡或未成年等不符合罷免的連署人的身分,選委會會加以剔除,所以若一旦成案的話,這些早已除錯了,我覺得現在國家濫用司法的權力,重辦這些罷免的連署人。」 盧秀燕說:「第一、打壓民主。因罷免的連署人,他沒有查核身分的權利。第二、因為選委會已經除錯了,已經把這些不合格的剔除,如果還要重辦,那國家即是濫用司法的權力。第三、很重要的是,現在辦的都是藍的,也會給人覺得不但濫用司法,同時也有執政黨重辦在野黨的情形;因為賴總統身兼執政黨的主席又是總統,我覺得這個事情最好不要這樣子做,免得造成人民的反感。」 盧秀燕認為,中選會是政府機關,有這麼多機制在,現在檢調偵辦的卻都是國民黨,不但濫用司法,也有執政黨重辦、追殺在野黨的意味在。她表示,賴清德是總統,又身兼執政黨黨主席,在這件事最好不要這樣做,免得造成人民觀感都不好,更強調「這件事萬萬不可,我不以為然」。  

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不定 盧秀燕盼中央儘速公布補助申請辦法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台中市多位議員 15日在議會關心中央與地方政府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不定的因應辦法。市長盧秀燕指出,目前美方政策尚未定案,消息仍紛亂不明,中央880億元特別預算執行辦法也因此延後公布。市府已第一時間成立應變小組,提出六大對策與租稅紓困措施,若川普總統於90天後仍加徵關稅,市府可立即因應,也盼中央儘速公布補助申請辦法。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包括議員劉士州、吳瓊華、江和樹、張廖乃綸、陳廷秀、張瀞分都對於產業衝擊表示關心。劉士州議員指出,川普總統雖宣布暫緩實施75國的對等關稅90天,但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及美中博弈的不確定性,使民眾人心惶惶。他肯定市府迅速成立應變小組因應,也呼籲朝野不分黨派共同支持中央880億元特別預算,但若中央不作為,地方能做的畢竟有限,關心市府掌握的受衝擊產業狀況與因應進度。 江和樹議員也肯定市府率先啟動六大對策與租稅紓困措施,對於中央表示880億元特別預算補助時間與內容延後一週公布,盼中央能儘速作為,協助地方面對壓力。張廖乃綸議員也說,若美方90天後恢復實施對等關稅,台中做為主要受衝擊城市,應隨時備妥應變方案。 盧秀燕表示,市府掌握六大產業將首當其衝,尤以手工具業為例,台中現有1,726家業者、約3萬4,770名從業人口,年產值達846億元,而美國正是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年出口達13.23億元。市府已就各產業受影響的家數、規模、產值等進行盤點,若美方宣布執行,市府可即時啟動應對機制。 盧秀燕指出,目前美方政策尚未定案,資訊仍紛亂不明,因此中央880億元特別預算的執行方式也宣布延後一週公布,若最壞情況發生,中部地區首當其衝,尤其台中應獲得較多資源支持,而非全國平均分配,呼籲中央若後續美方政策底定後,應儘快公布申請辦法,讓地方與產業可儘早準備、迅速應對。 吳瓊華議員也關心中部是傳統產業重鎮,年產值達5兆4,000億元,應設法穩定產業發展基礎。對此,經發局長張峯源補充,目前中小企業普遍關心租稅優惠、利息補貼與規費減免等議題,但因其組織規模不若大企業,爭取資源能力較弱,市府已聽到基層聲音,將積極協助爭取。

因應美「川劇」不確定性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產官座談提對策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因應美國關稅對產業衝擊,立法院財經委員會14日邀集台中相關產業座談,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表示,這90天是出貨爆大量時期,等同把1年量出完,產業擔心的是,3個月後呢?台商抱怨說,每天都在看「川劇」,不確定性是經濟最大的殺手,現在是大談判時代,政府要備妥所有籌碼,該如何交易要非常謹慎。 立委楊瓊瓔指出,美國關稅衝擊,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中製造業帶來巨大衝擊,尤其台中是機械工業、工具機、手工具、自行車等產業的主要研發產地,許多業者都非常焦慮,因此今日邀集經濟部、財政部及國家發展委員會等部會官員到地方與產業界面對面,聽取企業心聲及建言。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指出,「關稅是武器,談判是過程,交易是目的」,這中間談判要做好準備,不光是台中,對所有產業所有國人都會影響,此時此刻需重視這90天,在沒有這90天前,產業都被要求不要出貨等,坦白說,若從美國角度,從業者及進出口角度,這90天是爆大量時候,等於是把1年的量都出完。 江啟臣強調,但企業擔心的是,過了3個月後呢?因充滿不確定性,是經濟最大的殺手,沒有了信心,就會影響到整個產業,不管在台灣或海外,政府要拿出具體行動,保持資訊透明,大家最擔心是不清楚狀況,不知如何布局。 江啟臣說,由於對外談判何時結束都不是我們能掌握的,加上川普政府不是我們所想的,決策不定,包括20項豁免,但現在又說不是這樣,讓業者很多疑問,早上台商還在說,每天都在看川普變臉,在看「川劇」,現在是大談判時代,政府要備妥所有籌碼,因涉及台灣全體利益,該如何交易,要非常謹慎。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伯佳表示,90天的關稅緩徵期,出現拉貨現象,港口有無足夠船運讓貨趕快上船,是另一個挑戰。32%的關稅,對公司的資本支出不太樂見,沒想到關稅會那麼高,10%關稅確實讓業者能喘口氣,目前看起來出現拉貨現象,而在未來幾個月,是否有機會趕快出貨,但港口有無足夠船運,也是另一個挑戰,政府應對小組應盡速讓貨能有效率出口美國,趕上90天緩衝期。 陳伯佳也提到,公司目前有貨物在海上,在4月5日前出貨的,影響不大,針對10%關稅,看是否能再降低,因為我們是以出口導向為主,對於較常競爭的國家,若關稅比我們低,還是有壓力。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則承諾,對中小企業來說,紓困沒有看得到吃不到問題,企業現有不確定感,這也是為何原本紓困具體措施是今天要公告,後來延緩,就是因為行政院希望更周到傾聽,例如紓困申請是用附註說明方式、或用美國海關稅損證明等,都會來討論。

徐欣瑩獲頒陽明交大土木系傑出系友 指導教授讚她「做什麼像什麼!」

【民眾網方健龍新竹報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12)天「交大日」,盛大舉行「系友回娘家」活動,土木工程學系正式頒發「2024傑出系友獎」,新竹縣立法委員徐欣瑩博士驚喜上榜! 立委徐欣瑩表示,人生際遇很奇妙,原本以為自己會投身在衛星測量科技領域,因緣際會之下開始從政;正因為在交大求學期間紮實的研究訓練,讓她多元的公共議題都能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面對。 徐欣瑩在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系攻讀博士,指導教授黃金維是國際頂尖的學者,所謂名師出高徒,黃金維教授表示,徐欣瑩相當敬業,碩、博士班期間嘗試先進研究,研發出很好的海水面模型,20年後的現在證明對國家的深度基準很好的應用。例如離岸風電綠能產業的工程量測基礎,讓台灣在這個領域的應用領先世界。優異的研究成果,受國際肯定,是「台灣衛星測量領域第一位女性博士」。 「做什麼像什麼!」徐欣瑩研究做得好,跨足到政治界,黃金維教授給這位高徒滿分的高度肯定。 徐欣瑩回顧求學歷程,「受美國NASA-CSR實驗室科學家的肯定,獲得全額獎學金,本來要去美國念博士。」她透露,因為母親生病留在交大深造。這段歲月,黃金維教授跟她說,「我是要訓練你成為一名科學家,而不僅指導一個博士」,在師長的提攜及校風的薰陶下拓展視野、格局,也開啟徐欣瑩不斷追求卓越的人生旅程。 陽明交大這次共有7位來自產官學界的優秀系友,獲頒「2024年傑出系友」殊榮,除了立委徐欣瑩外,還包括立恩威國際驗證公司(DNV)首席工程師顧寶⿍、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總工程司鄭智⽂、兆豐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經理陳正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減災監測組組⻑陳振宇、桃園市政府地政局副局⻑⿈建華、新竹市政府行政處⻑許智堡等。 《圖說》陽明交大土木工程學系12日頒發「2024傑出系友獎」,新竹縣立法委員徐欣瑩博士(右三)驚喜上榜。(圖/徐欣瑩立委辦公室提供) 《圖說》陽明交大黃金維教授頒發「2024傑出系友」證書予立委徐欣瑩。(圖/徐欣瑩立委辦公室提供)

「脫中入北」去那裡 盧秀燕憂「暈頭轉向」要求中央說清楚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開徵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喊出台灣未來對外投資採「脫中入北」。台中市長盧秀燕11日在議會答詢指出,過去政府不希望「西進」,鼓勵大「南向」,現在又喊「北向」,搞得大家「暈頭轉向」!質疑北向是要去哪裡?原本南向的企業是要被政府拋棄嗎?要求中央說清楚。 市議員劉士州在議會表示,中央政策決策不明,之前推展新南向政策,現在又叫大家北向。南向又北向,已經搞不清楚方向,搞到昏頭轉向。 盧秀燕指出,過去政府不希望西進,鼓勵大家新南向,現在又鼓勵北向,現在連網友都KUSO說「政府搞得他們暈頭轉向,無所適從」,中央北向是去哪裡,北半球也是,那美國算不算,產業都在問「什麼意思」,盧秀燕直言「我也不知道」? 盧秀燕表示,面對美國關稅問題,產業界有很多疑問,政府有什麼協助,已經投資南向的怎麼辦,會不會被政府拋棄,建議中央出面說清楚。 劉士州也質疑「脫中入北」究竟要入哪個北?盧秀燕脫口說:「應該不是北韓」。劉士州強調,外面風暴這麼大,政府要有依據讓人遵循,否則這艘船禁不起這樣繞。

最新消息

地方

生活

警政

中港澳

專欄

更多新聞

防汛整備不停歇 新北抽水站清淤迎戰嚴峻考驗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防汛整備不停歇!新北市共有84座抽水站,每年11月底汛期結束後,於12月就立即投入機組保養以及清淤工作。今年截至1月底已完成35座抽水站清淤,進度大約42%,清淤數量約720立方公尺,相當於60部砂石車,預計114年4月15日前可完成各抽水站清淤工作,對防洪將有極大助益。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經過fm4年度汛期期間遭遇強風豪雨,抽水站前池及抽水井都有淤土或砂石產生,阻礙排水系統正常運作,積聚的淤土還容易滋生蚊蟲、細菌等病媒與產生異味。為了提早做好汛期前的防汛整備工作,要求廠商務必於4月15日前完成清淤,減少異味與病媒蚊滋生,讓抽水站完整發揮抽排水效果。 他說,抽水站前池及抽水井將近有10公尺深,在進行清淤工作時,須先調度小台抽水機將前池及引水渠道水抽乾,以確保施工安全,同時也需確認中央氣象署的氣象預報,在未來連續5日內不會有強降雨,才可以進場施作,等於是和時間賽跑,對人員來說,無疑是極大挑戰。 宋德仁強調,目前各抽水站清淤工作正密切進行中,在每年度清淤工作完成後,抽水站能更有效迅速地將市區雨水順利抽排至河川,並確保防汛功能正常無虞,畢竟在極端氣候嚴厲考驗下,降雨強度更甚以往,一刻不得疏忽,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以最佳的應變能力迎接汛期來臨的挑戰。 鴨母港抽水站洪站長指出,清淤作業是項辛苦又艱鉅的任務,1座抽水站清淤需4至5個工作天才能完成,清淤時除了調度機具下到深度將近10公尺的前池外,機具無法清理時,就必須以人工方式進行清淤,人員必須在悶熱且底部陰暗濕滑及髒污惡臭的艱辛環境中進行,每一個角落都不能放過,讓清淤落實執行,颱風或豪雨期間抽水時,機組才能發揮最大效能,使防汛工作更添保障。  

21家企業齊聚 新北AI智慧健康產業體驗創新日 3/11登場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及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將於3月11日舉辦「新北市AI智慧健康產業體驗創新日」,集結21家企業展出AI科技與智慧健康的新技術,並邀請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健康照護及產業專家分享產業趨勢,探索智慧健康的無限可能。報名論壇並全程參與者,有機會抽中2025雙北世壯運吉祥物壯寶周邊商品。 經發局長盛筱蓉表示,114年「新北市AI智慧健康產業體驗創新日」將以專屬論壇、商機媒合及體驗展示三大重點,圍繞「終身學習」、「健康管理」與「自主照護」三大展出核心,期盼運用AI人工智慧技術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與自主性。 她說,此次活動邀集21家智慧健康產業企業參展,展示最先進的AI科技與智慧健康應用,包括「泰博科技」健康數值偵測智能戒指、「大心生物」智能尿布與智能隨身尿袋、「北之特樂銀」AI偵測骨盆健康助行器、「倍思親」提供各式醫療護具、「源星生醫」研發攜帶型AI心律偵測儀以及「全日罩健康」提供全方位居家智能照護等,現場提供技術體驗,並設置商務媒合專區,讓企業與產業夥伴進行深入交流,掌握市場商機。企業報名與參展可參閱https://pse.is/767xr6。 此外,除了商務媒合與產品體驗外,活動當天也安排6位專家及企業領袖分享最新智慧健康發展趨勢,主題涵蓋「樂學無齡 科技連結幸福」、「智慧守護,健康無憂」與「自主晚年,尊嚴如初」等,講者陣容包括台灣老大人活力發展協會執行長葉左丞、智齡科技執行長康仕仲、亞東醫院副院長張至宏、遠傳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協理陳國正、板橋榮家主任陳桂美、泰博科技董事長陳朝旺等,將從產業發展趨勢與智慧健康應用角度,闡述新技術如何改變高齡照護模式並創造未來商機。論壇報名資訊請參考網址:https://supr.link/FGRnQ。

沙特阿美宣佈收購Unioil 25%的股權,拓展菲律賓能源零售市場

沙特阿美計劃在菲律賓境內的部分零售加油站推廣品牌、零售產品和勝牌潤滑油 交易標誌著沙特阿美在高價值市場的全球零售網路戰略擴張取得進一步進展 沙特阿拉伯達蘭2025年2月20日 /美通社/ -- 世界領先的能源化工公司沙特阿美今日與Unioil簽署最終協議,計劃收購Unioil 25%的股份。 Unioil是菲律賓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收購事項將按照常規成交條件逐步推進,其中包括監管部門的必要審批。本次收購旨在充分利用菲律賓高價值燃料市場所呈現的廣闊增長前景,同時也彰顯了沙特阿美在深化下游戰略佈局和拓展全球零售網路方面取得可喜進展,從而進一步拓展其成品油市場。 沙特阿美產品與客戶常務副總裁亞瑟·穆夫提表示:「本輪投資標誌著擴大沙特阿美零售網路的全球戰略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我們期待為菲律賓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我們的全球擴展戰略側重於與行業內的成熟夥伴攜手,共同在蓬勃發展的經濟體中挖掘深層價值並深化市場參與度。我們十分欣喜與Unioil推進下一階段的合作。作為菲律賓燃油市場中的領軍企業,Unioil在快速發展的菲律賓燃料市場環境中展現出非凡的活力。」 Unioil成立於1966年,是一家多元化的下游燃油運營商,也是菲律賓國內發展最快的燃油零售、批發和倉儲公司。目前該公司在菲律賓全國範圍內設有16個加油站和四處倉儲設施。 本次收購是沙特阿美繼成功收購智利和巴基斯坦地區零售業務後的又一重要戰略佈局。...

行動治理列車開抵三鶯 侯:滿足需求加緊腳步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侯友宜市長今〈20〉日率領市府團隊前往鶯歌區、三峽區召開行動治理座談,會中與里長面對面進行討論,傾聽第一線基層的需要,讓政策推動能夠更加落實。 侯友宜表示,行動治理座談其實就是回顧、檢視各項市政推動的進度,因此市府團隊持續努力強化各項基礎建設,滿足民眾需求,不論是三峽長福橋和長福立體停車場的改建,或是鶯歌重要幹道的拓寬,都是各局處努力的成果。也強調,市府團隊會加緊建設腳步,讓市民朋友能夠安居樂業。 鶯歌行動治理里長建議,鳳鳴地區位處桃園交界,有許多民眾通勤往返兩地,因此鄰近相關道路設計的拓寬以及維修,希望能夠盡快完成。亦提及,鶯歌生命紀念館櫃位及牌位數的規劃,民政局表示,預計117年完工,可容納5萬個櫃位、1萬個牌位,以及1250平方公尺的環保葬區,打造兼具自然環保與人文關懷之殯葬設施。 三峽行動治理里長關心,國光青年社會住宅二期進度。城鄉局表示,工程設計921戶預計三月完工,並規劃托育中心、幼兒園、庇護工廠以及銀光咖啡廳等,讓不同年齡層與身心障礙的承租戶皆可舒適入住,全面落實新北市打造優質社會住宅的承諾。 另外,長福橋改建及長福立體停車場工程進度,水利局表示,長福橋已於去年11月15日開放人行便橋通行,主橋預計今年底開放部分通行,全案預計115年完工,新橋寬將可達25m,提供寬廣的通行空間,符合觀光人潮眾多時的使用需求;交通局則說明,立體停車場預計在今年規劃出設計藍圖,提供15格大型車位、196格小型車位,期盼能夠解決假日老街車潮壅塞的情形。 侯友宜指出,捷運三鶯線的開通、新北市美術館的開放,以及三鶯文創廊道的規劃,讓三鶯地區在未來的發展上能夠有亮眼的表現。捷運三鶯線總長14.3公里,共計12站,串聯起大三鶯地區,目前規劃在8月份進行全線測試,並預計年底通車,另外,新北市美術館即將在4月25號正式開館,結合鄰近的鶯歌老街和陶瓷博物館,未來可望帶動三鶯地區整體的經濟發展。 民政局說明,自108年行動治理以來,三峽區提案共計168案,已解列156件,執行率達92%;鶯歌區提案115件,已解列105件,執行率達91%。今日會中未及提出的案件,里長們會後仍可提供建議,市府團隊也將會秉著耐心聆聽、仔細回應的精神,持續為市民服務。

超時累犯 新北重罰統聯客運、全台物流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新北市勞工局今〈20〉日公布今年第1波違法雇主名單,總計開罰338家業者,總罰鍰金額達1,688萬6,000元。其中不乏知名企業例如;「統聯客運」嚴重超時工作,已是第8次違反同一規定,「全台物流」第5次違反同一規定,均遭重罰。 勞工局指出,雇主違反勞基法部分仍以未依法給付加班費最為嚴重,其次為未全額給付勞工工資,第三則是未依法置備出勤紀錄或逐日記載勞工出、退勤時間。另外違反職安法部分,則以未提供必要安全衛生設施最為普遍。違反性工法部分,主要為雇主於知悉職場發生性騷擾時,未採取立即有效糾正補救措施。以上名單皆已匯入https://ilabor.ntpc.gov.tw/cloud/Violate「新北勞動雲」的「違法雇主查詢」專區。 勞工局進一步說明,違法裁罰名單中,「統聯客運」使勞工超時工作,已是第8次違反同一規定,加上僱用勞工人數達1,400餘人,因此遭重罰80萬元。「全台物流」亦有使勞工超時工作,甚至使勞工單月加班高達93小時,且已是第5次違反同一規定,加上僱用勞工人數達640餘人,遭重罰35萬元。 另外,「萬達寵物事業」及「達岳運動用品」均因未依法計給勞工加班費,且未依法給予勞工休息時間或使勞工超時工作,又非初次違反同一規定,各遭罰16萬元。 此外,勞工局長陳瑞嘉表示,雇主知悉職場有性騷擾行為時,應採取立即有效的糾正及補救措施,如有違反規定,最高可處100萬元罰鍰。另為因應勞基法罰鍰金額提高至100萬元,勞工局已於109年6月8日修正公告新裁罰基準,依照違規次數、僱用勞工人數及違法情節決定罰鍰金額,事業單位如為上市/櫃公司者,將加重裁罰金額20%。勞工局呼籲雇主遵守法令規定,免遭高額罰鍰。  

【Vaiso專欄】味見未來

文/Vaiso 當我們坐在餐桌前,品味一道料理時,是否曾經想過——這道菜的味道是怎麼誕生的?它的風味來自哪片土地?未來的它,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這些問題,成了我一路探索飲食世界的起點。對我來說,食物,不只是飽足口腹之慾的存在,而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是科技實驗的舞台,更是人類未來生存的關鍵。這個專欄,正是為了探索這一切! 當味覺成為一場旅程 Vaiso這個名字結合了義大利語與西班牙語的「Vai」(去、前進)和日語「So」(正確),象徵了我對味道世界探索,也代表著我相信食品產業正朝向更精準、更智能、更永續的未來前進。 今天的餐桌,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 在世界各地,廚師們將東西方的食材融合,科技企業研發出能精準調控風味的智能料理設備,科學家則在實驗室培育出無需屠宰的培植肉。這一切,正在重新定義我們對「美食」的想像。 未來的食物,將如何改變? 1. 全球風味的融合與重塑 近年來,我在不同的餐桌上見證了跨文化料理的崛起。從巴黎高級餐廳裡運用台灣發酵醬料的料理,到將日式拉麵湯頭與義式濃湯結合的新潮餐點,這些創新的味道讓我相信:未來的料理不再有明確的界線。 全球風味的融合,不只是味蕾的冒險,更是文化相互理解的過程。每一道結合不同文化元素的料理,都是人類用味覺說出的故事。 2. 食品科技的崛起,讓味道更精準 作為一個資訊科技的愛好者,我對食品科技的快速發展感到興奮。AI 幫助廚師設計最佳味覺組合、3D 食物列印技術重組經典料理、智能感測系統能根據個人健康需求自動調配餐點。 未來的料理不再只屬於廚師,而是科學、數據與創意的結晶。或許有一天,我們吃下的每一口飯菜,都是根據身體即時需求所「客製化」的最佳選擇。 3. 永續健康,重新思考我們的飲食選擇 我喜歡吃,但也知道,吃得健康、吃得永續是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責任。 氣候變遷、糧食危機、食品浪費——這些都是全球飲食產業正在面對的挑戰。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植物基飲食、培植肉和替代蛋白等新型態選擇。 這不僅僅是流行趨勢,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吃什麼、怎麼吃、為什麼吃,這些選擇都在形塑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食物,不只是味道,更是對未來的提問。我相信,味覺不只是舌尖的感受,而是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 作者簡介|Vaiso Vaiso,金牛座 O 型,天生吃貨,對美食有著無法抗拒的熱忱。從街頭夜市小吃到星級私廚的精緻料理,都樂於細細品味,並在其中尋找每一道料理背後的故事。現於食品相關產業中持續探索,不論是私廚料理的細膩呈現,還是工廠代工的生產流程,都希望找到飲食與產業之間的平衡與創新。對資訊與 AI 充滿好奇,關注科技如何為食品產業帶來變革。透過觀察與分享,Vaiso 希望以平易近人的角度,跟有緣人一同探索美食、文化與產業未來的無限可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