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大罷免案檢調「辦藍不辦綠」 盧秀燕籲賴清德:這件事萬萬不可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檢調疑似針對罷免連署,國民黨地方黨部多處被搜索,外界質疑「辦藍不辦綠」;台中市長盧秀燕16日表示,罷免發起人無查核身分權力,且選委會有除錯機制,現在辦的卻都是藍的,不免有執政黨追殺在野黨的不佳觀感,呼籲總統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這件事萬萬不可!我非常不以為然」。 盧秀燕上午出席霧峰光復國中小活動中心動土典禮,會後接受訪媒體訪問表示:「我很少談政治,但我要說幾句公道話。罷免連署的發起人並不像戶政事務所有查核身分的權利,所以若有錯誤要歸責於他們,我覺得太嚴重。更何況這些連署到一個階段以後,要送選委會,選委會有除錯的機制,什麼叫除錯機制?若有死亡或未成年等不符合罷免的連署人的身分,選委會會加以剔除,所以若一旦成案的話,這些早已除錯了,我覺得現在國家濫用司法的權力,重辦這些罷免的連署人。」 盧秀燕說:「第一、打壓民主。因罷免的連署人,他沒有查核身分的權利。第二、因為選委會已經除錯了,已經把這些不合格的剔除,如果還要重辦,那國家即是濫用司法的權力。第三、很重要的是,現在辦的都是藍的,也會給人覺得不但濫用司法,同時也有執政黨重辦在野黨的情形;因為賴總統身兼執政黨的主席又是總統,我覺得這個事情最好不要這樣子做,免得造成人民的反感。」 盧秀燕認為,中選會是政府機關,有這麼多機制在,現在檢調偵辦的卻都是國民黨,不但濫用司法,也有執政黨重辦、追殺在野黨的意味在。她表示,賴清德是總統,又身兼執政黨黨主席,在這件事最好不要這樣做,免得造成人民觀感都不好,更強調「這件事萬萬不可,我不以為然」。  

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不定 盧秀燕盼中央儘速公布補助申請辦法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台中市多位議員 15日在議會關心中央與地方政府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不定的因應辦法。市長盧秀燕指出,目前美方政策尚未定案,消息仍紛亂不明,中央880億元特別預算執行辦法也因此延後公布。市府已第一時間成立應變小組,提出六大對策與租稅紓困措施,若川普總統於90天後仍加徵關稅,市府可立即因應,也盼中央儘速公布補助申請辦法。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包括議員劉士州、吳瓊華、江和樹、張廖乃綸、陳廷秀、張瀞分都對於產業衝擊表示關心。劉士州議員指出,川普總統雖宣布暫緩實施75國的對等關稅90天,但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及美中博弈的不確定性,使民眾人心惶惶。他肯定市府迅速成立應變小組因應,也呼籲朝野不分黨派共同支持中央880億元特別預算,但若中央不作為,地方能做的畢竟有限,關心市府掌握的受衝擊產業狀況與因應進度。 江和樹議員也肯定市府率先啟動六大對策與租稅紓困措施,對於中央表示880億元特別預算補助時間與內容延後一週公布,盼中央能儘速作為,協助地方面對壓力。張廖乃綸議員也說,若美方90天後恢復實施對等關稅,台中做為主要受衝擊城市,應隨時備妥應變方案。 盧秀燕表示,市府掌握六大產業將首當其衝,尤以手工具業為例,台中現有1,726家業者、約3萬4,770名從業人口,年產值達846億元,而美國正是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年出口達13.23億元。市府已就各產業受影響的家數、規模、產值等進行盤點,若美方宣布執行,市府可即時啟動應對機制。 盧秀燕指出,目前美方政策尚未定案,資訊仍紛亂不明,因此中央880億元特別預算的執行方式也宣布延後一週公布,若最壞情況發生,中部地區首當其衝,尤其台中應獲得較多資源支持,而非全國平均分配,呼籲中央若後續美方政策底定後,應儘快公布申請辦法,讓地方與產業可儘早準備、迅速應對。 吳瓊華議員也關心中部是傳統產業重鎮,年產值達5兆4,000億元,應設法穩定產業發展基礎。對此,經發局長張峯源補充,目前中小企業普遍關心租稅優惠、利息補貼與規費減免等議題,但因其組織規模不若大企業,爭取資源能力較弱,市府已聽到基層聲音,將積極協助爭取。

因應美「川劇」不確定性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產官座談提對策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因應美國關稅對產業衝擊,立法院財經委員會14日邀集台中相關產業座談,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表示,這90天是出貨爆大量時期,等同把1年量出完,產業擔心的是,3個月後呢?台商抱怨說,每天都在看「川劇」,不確定性是經濟最大的殺手,現在是大談判時代,政府要備妥所有籌碼,該如何交易要非常謹慎。 立委楊瓊瓔指出,美國關稅衝擊,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中製造業帶來巨大衝擊,尤其台中是機械工業、工具機、手工具、自行車等產業的主要研發產地,許多業者都非常焦慮,因此今日邀集經濟部、財政部及國家發展委員會等部會官員到地方與產業界面對面,聽取企業心聲及建言。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指出,「關稅是武器,談判是過程,交易是目的」,這中間談判要做好準備,不光是台中,對所有產業所有國人都會影響,此時此刻需重視這90天,在沒有這90天前,產業都被要求不要出貨等,坦白說,若從美國角度,從業者及進出口角度,這90天是爆大量時候,等於是把1年的量都出完。 江啟臣強調,但企業擔心的是,過了3個月後呢?因充滿不確定性,是經濟最大的殺手,沒有了信心,就會影響到整個產業,不管在台灣或海外,政府要拿出具體行動,保持資訊透明,大家最擔心是不清楚狀況,不知如何布局。 江啟臣說,由於對外談判何時結束都不是我們能掌握的,加上川普政府不是我們所想的,決策不定,包括20項豁免,但現在又說不是這樣,讓業者很多疑問,早上台商還在說,每天都在看川普變臉,在看「川劇」,現在是大談判時代,政府要備妥所有籌碼,因涉及台灣全體利益,該如何交易,要非常謹慎。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伯佳表示,90天的關稅緩徵期,出現拉貨現象,港口有無足夠船運讓貨趕快上船,是另一個挑戰。32%的關稅,對公司的資本支出不太樂見,沒想到關稅會那麼高,10%關稅確實讓業者能喘口氣,目前看起來出現拉貨現象,而在未來幾個月,是否有機會趕快出貨,但港口有無足夠船運,也是另一個挑戰,政府應對小組應盡速讓貨能有效率出口美國,趕上90天緩衝期。 陳伯佳也提到,公司目前有貨物在海上,在4月5日前出貨的,影響不大,針對10%關稅,看是否能再降低,因為我們是以出口導向為主,對於較常競爭的國家,若關稅比我們低,還是有壓力。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則承諾,對中小企業來說,紓困沒有看得到吃不到問題,企業現有不確定感,這也是為何原本紓困具體措施是今天要公告,後來延緩,就是因為行政院希望更周到傾聽,例如紓困申請是用附註說明方式、或用美國海關稅損證明等,都會來討論。

徐欣瑩獲頒陽明交大土木系傑出系友 指導教授讚她「做什麼像什麼!」

【民眾網方健龍新竹報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12)天「交大日」,盛大舉行「系友回娘家」活動,土木工程學系正式頒發「2024傑出系友獎」,新竹縣立法委員徐欣瑩博士驚喜上榜! 立委徐欣瑩表示,人生際遇很奇妙,原本以為自己會投身在衛星測量科技領域,因緣際會之下開始從政;正因為在交大求學期間紮實的研究訓練,讓她多元的公共議題都能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面對。 徐欣瑩在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系攻讀博士,指導教授黃金維是國際頂尖的學者,所謂名師出高徒,黃金維教授表示,徐欣瑩相當敬業,碩、博士班期間嘗試先進研究,研發出很好的海水面模型,20年後的現在證明對國家的深度基準很好的應用。例如離岸風電綠能產業的工程量測基礎,讓台灣在這個領域的應用領先世界。優異的研究成果,受國際肯定,是「台灣衛星測量領域第一位女性博士」。 「做什麼像什麼!」徐欣瑩研究做得好,跨足到政治界,黃金維教授給這位高徒滿分的高度肯定。 徐欣瑩回顧求學歷程,「受美國NASA-CSR實驗室科學家的肯定,獲得全額獎學金,本來要去美國念博士。」她透露,因為母親生病留在交大深造。這段歲月,黃金維教授跟她說,「我是要訓練你成為一名科學家,而不僅指導一個博士」,在師長的提攜及校風的薰陶下拓展視野、格局,也開啟徐欣瑩不斷追求卓越的人生旅程。 陽明交大這次共有7位來自產官學界的優秀系友,獲頒「2024年傑出系友」殊榮,除了立委徐欣瑩外,還包括立恩威國際驗證公司(DNV)首席工程師顧寶⿍、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總工程司鄭智⽂、兆豐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經理陳正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減災監測組組⻑陳振宇、桃園市政府地政局副局⻑⿈建華、新竹市政府行政處⻑許智堡等。 《圖說》陽明交大土木工程學系12日頒發「2024傑出系友獎」,新竹縣立法委員徐欣瑩博士(右三)驚喜上榜。(圖/徐欣瑩立委辦公室提供) 《圖說》陽明交大黃金維教授頒發「2024傑出系友」證書予立委徐欣瑩。(圖/徐欣瑩立委辦公室提供)

「脫中入北」去那裡 盧秀燕憂「暈頭轉向」要求中央說清楚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開徵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喊出台灣未來對外投資採「脫中入北」。台中市長盧秀燕11日在議會答詢指出,過去政府不希望「西進」,鼓勵大「南向」,現在又喊「北向」,搞得大家「暈頭轉向」!質疑北向是要去哪裡?原本南向的企業是要被政府拋棄嗎?要求中央說清楚。 市議員劉士州在議會表示,中央政策決策不明,之前推展新南向政策,現在又叫大家北向。南向又北向,已經搞不清楚方向,搞到昏頭轉向。 盧秀燕指出,過去政府不希望西進,鼓勵大家新南向,現在又鼓勵北向,現在連網友都KUSO說「政府搞得他們暈頭轉向,無所適從」,中央北向是去哪裡,北半球也是,那美國算不算,產業都在問「什麼意思」,盧秀燕直言「我也不知道」? 盧秀燕表示,面對美國關稅問題,產業界有很多疑問,政府有什麼協助,已經投資南向的怎麼辦,會不會被政府拋棄,建議中央出面說清楚。 劉士州也質疑「脫中入北」究竟要入哪個北?盧秀燕脫口說:「應該不是北韓」。劉士州強調,外面風暴這麼大,政府要有依據讓人遵循,否則這艘船禁不起這樣繞。

最新消息

地方

生活

警政

中港澳

專欄

更多新聞

華為李鵬:5G持續演進,躍升AI時代網絡生產力

西班牙巴塞羅那2025年3月4日 /美通社/ -- 今日,華為高級副總裁、ICT銷售與服務總裁李鵬在MWC25期間,發表了《5G持續演進,躍升AI時代網絡生產力》的主題演講。他認為,過去一年,在產業伙伴和全球運營商的努力下,5G-A已經進入規模發展的新階段,5G-A與AI相伴相生,將給運營商的DOU與ARPU帶來雙位數的增長。 李鵬表示:「人類社會正加速邁向智能世界,泛在的智能應用對網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從5G到5G-A的持續演進將釋放網絡的無限潛能。華為願意和運營商和產業伙伴持續努力,共商數字賦能(Digital enablement)、共促網絡築基(Network foundation)、共享智能普惠(AI to all),共築智能世界繁榮D.N.A.」 華為高級副總裁、ICT銷售與服務總裁李鵬在MWC2025發表主題演講 AI引領人機交互變革,激發對網絡時延的差異化體驗需求 從文本交互、語音交互到多模態交互,AI技術不僅提升了交互的實時性與便捷性,更催生了諸多創新應用。例如, AI語音助手承載在雲手機上,發揮語音交互優勢,提升適老化體驗,守護身心健康,幫助老年群體越過「數字鴻溝」。 面向上述需求,網絡需要持續優化時延保障能力。運營商通過5G SA、5G-A網絡部署,引入CUPS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控制和用戶面分離)、動態GBR (Guaranteed bit rate,保證比特速率) 等創新技術,不僅能有效降低基礎時延,更能滿足不同應用場景對網絡時延的差異化、確定性需求。 AI引爆內容生產和傳播,擴大網絡管道雙向速率需求 李鵬表示,AI會重塑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比如,利用AIGC一鍵生成小時級的2D/3D視頻將成為可能。同時,AI的精準推薦能力讓更多個性化內容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AI在內容生產和傳播模式的發力,會讓未來五年網絡流量以超越摩爾定律的速度重回高速增長。為了迎接這些變化,我們需要獲取更豐富的頻譜,從大下行到大上行,構築一個更寬的管道。 AI使能泛在服務,驅動以體驗為中心的覆蓋需求 AI聯雲入端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智能服務的普及,驅動了以體驗為中心的網絡覆蓋需求。根據第三方預測,到2030年雲手機、雲盤業務將覆蓋10億以上人群,因此需要網絡快速接入雲端算力;而車載智能應用則要求網絡能夠全面覆蓋城市、高速和鄉村,提供「無縫」出行體驗。因此,網絡覆蓋需要向前一步,從快速、立體建網邁向體驗建網,滿足百億新人聯、千億新物聯的體驗需求。 AI注入業務場景新變量,重塑面向應用的運營運維新模式 AI帶來的更複雜的業務場景、差異化的體驗需求,也促使網絡運營運維從「面向資源」到「面向應用」轉變。例如,在運營使能場景,可以基於實時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客戶個性化需求預判,將業務上線周期從「天級」壓縮至「分鍾級」;在網絡運維場景,通過智能體自學習能力,可以實現故障預判與根因秒級定位,排障效率躍升30%;在網絡優化場景,通過應用流量數字沙盤,實現7×24小時智能仿真調優,讓網絡性能始終匹配應用需求。 網絡向前一步賦能商業新生,先行者規模發展5G-A,加速AI時代的商業變現 最後,網絡向前一步將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革,從5G NSA、SA到5G-A,運營商正在加速從流量經營走向體驗經營,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目前,全球運營商正在積極探索多量綱體驗變現,包括速率、時延、VIP權益等都納入多維量綱,衍生出豐富的商旅套餐、直播套餐、AI雲手機套餐。同時,通過網絡能力開放,運營商商業模式可以從前向收費擴展到後向收費。例如,中國運營商和保險、餐飲等100多個行業展開AI新通話服務的合作,後向收益可以提升10倍以上。 2025年世界移動大會於3月3日至3月6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華為展區位於Fira Gran Via 1號館1H50展區。2025年,5G-A商用部署將加快推進,AI將助力運營商加速重耕商業,重塑基礎設施,重構運營運維。華為將與全球運營商、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共進,加速邁向智能世界。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 https://carrier.huawei.com/cn/events/mwc2025

Actian 提升數據智能平台

此平台可滿足企業對加速數據發現、自助服務接達、強大數據 管理,以及改善 AI 時代協作的需求 德克薩斯州羅德石2025年3月4日 /美通社/ -- HCLSoftware 的數據部門 Actian今天宣佈 Actian Data Intelligence Platform(前稱 Zeenea Data Discovery Platform)的進展。繼去年收購 Zeenea 之後,這易於使用的平台集中了多項功能,包括數據目錄、主動元數據管理、數據品質和脈絡、資料管理以及企業數據市場。此平台擁有自動化數據發現和支援管理數據使用的能力,企業可以使用平台,在確保安全性和合規性的同時作出有信心的明智決策。 數據智能是企業資料策略的關鍵基礎,包括人工智能 (AI) 計劃。Actian 對數據智能的願景是能夠深入了解相關業務環境中的數據,以便企業可以根據洞察採取相應行動。為實現這目標,必須擁有用於資料發現、管理和數據民主化的統一平台。透過這種整合方法,企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數據的價值,化數據為競爭優勢。 Actian 科技總監 Emma McGrattan...

華為楊超斌:AI-Centric Network解決方案,助力運營商抓住智能時代新機遇

西班牙巴塞羅那2025年3月3日 /美通社/ -- 在MWC25巴塞羅那期間舉辦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發布會上,華為董事、ICT BG CEO楊超斌發布了以AI為中心網絡解決方案(AI-Centric Network)。 高品質低成本開源大模型的發展,必將催生多樣化應用創新,推動智能世界加速到來。可以預見,AI將從三個維度重構社會圖景:賦能個人實現差異化業務體驗、驅動組織向智能化協作演進、助推社會向AI普惠化升級。應用場景裂變和技術的演進,為ICT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對網絡基礎設施提出新的要求,亟需在帶寬、時延、覆蓋、運維運營等維度實現全方位突破。 華為董事、ICT BG CEO楊超斌發表主題演講 為應對智能時代對網絡的訴求,華為發布了以AI為中心的網絡解決方案,楊超斌指出:「華為AI-Centric Network通過躍升網絡能力實現全域連接、躍升智能化水平實現面向應用的運維運營新範式,打造一張堅實的ICT網絡底座,加速業務重塑和商業模式重塑,抓住智能時代新機遇。」 首先,全域網絡連接,躍升網絡泛在超寬、確定性、智能調度的能力。通過AI與網絡的深度協同,智能編排網絡路由、帶寬等資源,為智能應用提供確定性SLA保障。 其次,複雜業務場景及海量差異化體驗,驅動面向資源的運維運營到面向應用的運維運營範式演進。通信大模型加速躍升智能化水平,實現預測式主動運維、應用級感知優化及千人千面精細化運營,顯著提升運維運營效率及用戶體驗。 再者,以AI為中心網絡為業務重塑注入新動能。在個人層面,通過帶寬、時延、可靠性的精準匹配,實現不同場景差異化體驗升級;在組織層面,突破連接規模、實時交互的瓶頸,驅動協同模式從「人人」向「人智」乃至「智智」協同演進;在社會層面,廣覆蓋泛在化連接加速AI向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滲透,實現AI價值普惠。 同時,新業務裂變多維體驗,驅動商業模式重塑,以AI為中心網絡助力運營商從「流量經營」單一模式向「差異化體驗經營」多維模式跨越,深度釋放網絡連接潛能,為運營商開辟新的增收空間。 最後,楊超斌呼籲電信行業伙伴一起攜手共進,通過網絡能力開放、產業合作和場景創新,共同抓住AI時代的巨大機遇,共建美好的智能世界。 2025年世界移動大會於3月3日至3月6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華為展區位於Fira Gran Via 1號館1H50展區。2025年,5G-A商用部署將加快推進,AI將助力運營商加速重耕商業,重塑基礎設施,重構運營運維。華為將與全球運營商、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共進,加速邁向智能世界。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 https://carrier.huawei.com/cn/events/mwc2025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的主辦單位將目光投向北美,首次推出 North America’s 50 Best Restaurants

北美地區首次公佈專門的餐廳排行榜 倫敦2025年3月3日 /美通社/ -- North America's 50 Best Restaurants 是一項新的獎項計劃,重點介紹美國、加拿大和加勒比地區的頂級餐飲地點,將於 2025 年首次亮相。North America's 50 Best Restaurants 由 S.Pellegrino & Acqua Panna 贊助,將是北美地區唯一的全面排行榜。 此排名是主辦單位首個專門針對北美的餐廳排行榜,進一步實現其成為全球款待業終極參考指標的目標。 North America's 50 Best...

Supermicro擴展美國製造產能並開發業界領先的全方位IT解決方案,宣佈在矽谷設立第三個園區

Supermicro推動創新、就業機會與經濟增長,助力聖荷西蓬勃發展的科技市場...

用創作對話未來!徐淑雅:讓藝術成為文化傳承的力量

【記者 雷鈞/綜合報導】 2024年由Art Tour International Magazine選出全球60位藝術家之一,同時也是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專班校友會理事長的徐淑雅,日前她接受訪問時提到,藝術,就是我的生命,是我對這個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式。不僅透過創作詮釋個人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更致力於推廣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 根據了解,知名藝術家徐淑雅的作品,展現深厚的創作技巧,更承載著她對藝術的熱愛與信念。接受《The Icons》艾肯氏國際名人誌專訪時透露,她對藝術的熱愛,從日常物件到環境、社會議題,將看到的世界,透過畫筆與畫布,轉化為具體的創作。她將生活中所經歷到的每一件事情,轉化為她個人的創作靈感。希望打造一個能夠連結藝術家、提供資源交流的平台,讓藝術不只是個人的表達,而能夠在社會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徐淑雅的藝術之路,始於對美學的熱愛,卻在人生的轉折點中找到更深層次的意義。她曾經透過臨摹當代與古代畫家的作品來學習技法,然而,母親的病痛成為她創作生涯的轉捩點。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她逐漸從具象轉向抽象,透過創作表達內心情感,藝術也成為她精神上的慰藉。這段經歷促使她創作了99幅具象畫,記錄自己內心的變化,並舉辦個展《中正紀念堂之窗裡.窗外.白晝.黑夜》,透過畫作呈現照護母親的心路歷程與情感映射。對徐淑雅而言,創作不僅是表達,更是一種療癒。   除了藝術創作,徐淑雅擁有14年的美術館導覽經驗,從參加講座、讀書會到專業考試,她深知導覽員的責任不僅僅是講解藝術,更是讓觀展者透過藝術產生共鳴,「助人為快樂之本,藝術的價值在於分享,而導覽讓我能夠將這份熱愛傳遞給更多人」。然而,對於徐淑雅而言,藝術的推廣不應該只侷限在美術館或展覽館內,而是應該走進更廣泛的社會場域,真正影響大眾的生活。   藝術的社會影響力不容忽視,它能夠打破隔閡,傳遞重要的價值觀,喚起人們對環境、文化與公平正義的關注。「藝術是一種透過美來溝通的媒介,能夠啟發人們對社會議題的反思和行動。」 當觀眾開始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與情感時,藝術便擁有了改變社會的力量。   圖說: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專班校友會理事長徐淑雅。 (圖/徐淑雅提供) 圖說:徐淑雅以細膩的筆觸記錄風景與歷史,使藝術成為承載時光與情感的媒介,喚起人們對自然與文化永續的重視。(圖/徐淑雅提供) 圖說:徐淑雅於 2019 年藝術博覽會 進行作品導覽,向觀展者分享創作理念與藝術內涵。(圖/徐淑雅提供)   原始新聞來源 用創作對話未來!徐淑雅:讓藝術成為文化傳承的力量 臺灣郵報.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