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2025 TIE 盛大登場!工研院展示電網新世代綠色智慧

【民眾新聞網方健龍綜合報導】2025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創新經濟館」今(16)日盛大開幕。今年首度由經濟部產發署召集中企署、技術司、能源署及國營司共同策劃,以「AI生態系 串流百工百業」為主軸,展現AI為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本館聚焦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智慧機械、次世代通訊、精準健康與能源轉型─展出169項成果,並打造「AI應用」與「能源轉型」雙主題專區,呈現AI在綠能、生質能、氫能與電網管理中的智慧角色。其中,工研院推出的「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與「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展現AI讓能源更靈活、更聰明,為綠色科技注入新生命,成為全場焦點。 經濟部能源署組長陳崇憲表示,AI正在改變人類與能源的關係,使節能從過去的口號,轉變為具備主動學習與即時反應能力的智慧系統。隨著再生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電網穩定性成為轉型關鍵,AI的導入可望透過預測與自動化調度機制,為能源系統提供即時且高效的解方。例如,此次於「AI應用專區」中展出的「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可智慧分析冷凍空調等高耗能設備的運轉行為,自動優化能源使用、食品安全與舒適度平衡。 「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則整合太陽光電、儲能、備援電力、電動公車等分散資源,透過AI預測與即時調度,提升電網韌性,實現能源「懂得自我調度」的目標。他並指出,今年創新經濟館同步規劃「能源轉型專區」,展示氫氨能應用、太陽光電、生質能與低碳冷媒空調技術,展現臺灣邁向永續能源島的決心。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劉志文表示,透過AI,讓能源能夠自己思考、自己調度,甚至自己學習。工研院的「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具備資源預測、決策與控制能力,可整合太陽能、儲能及可調負載,根據市場條件進行動態排程,逐步應用至商場冷鏈、電動車充電樁與公共建築,打造更彈性的綠色電網。 同時,榮獲2025年美國愛迪生獎的「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更展現AI在節能應用的國際級實力。該系統以AI演算法優化冷凍空調運轉,在不影響食安與舒適度的前提下主動節能,並支援能源聚合商參與需量反應市場,為業者創造節能與收益雙贏。劉志文強調,這些技術不僅是節能工具,更是邁向淨零排放的「智慧夥伴」,象徵AI與能源融合後的嶄新時代。 今年創新經濟館充分展現臺灣在能源管理科技的創新實力,也彰顯AI於提升能源效率與系統韌性中的關鍵角色。展望未來,工研院依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將持續以永續環境為核心,推動跨領域整合與技術落地,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綠能產業生態系,為臺灣邁向淨零永續目標奠定基石。 《圖說》工研院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於TIE創新經濟館展出綠能技術,展現AI應用於能源管理。左起為經濟部能源署組長陳崇憲、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綠能所所長劉志文、綠能所組長劉陽光、綠能所副理宋鴻均。(圖/工研院提供)

民進黨拍板參選台中市長 何欣純3個感謝全力做好準備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民進黨選對會15日建議中執會徵召何欣純參選2026年台中市長。何欣純隨後發表聲明表達三個感謝,強調一切都尊重中央黨部的規劃與布局,全力做好準備。 何欣純聲明表示,第一,感謝總統賴清德國政忙碌,不僅多次會晤關心台中、更多次親自來到台中,關心產業勞工、經濟民生,傾聽民眾意見,尤其關心台中未來發展,把台中顧好、台灣未來一定好。 第二,何欣純說,感謝立委蔡其昌,世界12強、台灣勇奪冠軍,「台灣尚勇」響徹雲霄、台灣人走路都有風,就是蔡會長綿密協調後援、運籌帷幄,總統借重蔡的豐富資歷,在中央協助總統國政,是台中之光、更是國家之幸。 第三、感謝台中這塊土地、所有市民頭家,孕育我、養育我,給予她機會服務台中,這是她無上的榮幸,「如果能有服務更多市民朋友的機會,我當然會全力以赴」。 何欣純最後也感謝選對會所有前輩先進的建議與支持,未來還有黨內程序進行,「何欣純一切都尊重中央黨部的規劃與布局,全力做好準備」。

臺日合作引領綠能新時代 工研院攜手三菱電機啟動百萬瓦級PCS

【民眾新聞網方健龍新竹報導】因應淨零轉型與AI用電大幅成長趨勢,可靠的電力供應將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如今在臺日合作下,有望為業界提供可靠且完善的解方!工研院與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動百萬瓦級功率轉換系統(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的驗證與應用,推進先進功率半導體於電網中的應用佈局,為綠能併網與產業升級奠定基礎。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隨著臺灣與全球積極推進淨零轉型,電力結構正快速改變,未來電網不僅要因應再生能源比例的攀升,更必須兼顧穩定、韌性與可靠。如何透過新一代電力轉換技術,確保綠電被高效整合並支撐產業發展,已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課題。 胡竹生指出,本次合作結合工研院的系統整合能力與三菱電機的功率半導體優勢,能讓綠電更有效率地輸入電網,並支撐高科技產業發展,這不僅是臺灣能源轉型的重要一步,也將強化臺灣在國際綠能供應鏈中的角色。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表示,功率轉換系統(PCS)就像電力的「智慧守門員」,能把來自太陽能、風力、儲能或其他再生能源的能量,轉換並維持電壓、頻率的穩定以提供電網使用。PCS不只是轉換電的形式,更是確保電力品質與可靠度的重要關卡。PCS的其中一個關鍵在於「功率半導體」元件與驅控。這些半導體能快速精準地控制大電流與高電壓,扮演電力轉換的開關角色,就像高速運作的閘門,讓能源能量流動既安全又高效。因此,先進功率半導體的導入,不僅可提升再生能源併網品質,更能支撐高科技產業對電力的高標準需求,進一步推動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上席執行役員(半導體元件事業本部長)竹見政義表示,能與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簽署技術合作協定,感到非常高興。此次合作是加速再生能源與社會接軌的重要一步。透過結合三菱電機的高效率功率半導體技術與ITRI在系統化領域的知識與優勢,將實踐包含三菱電機功率半導體在內的百萬瓦級電力轉換系統創新,為建立永續能源社會做出貢獻。未來,將持續在全球推廣功率半導體模組,並推行兼顧解決社會課題與事業成長的「Trade-On」活動,為邁向永續發展社會持續努力。 此次台日合作同時呼應工研院「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中「永續環境」的發展目標。雙方將持續深化技術合作,從臺灣出發,放眼國際,攜手推動能源轉型與綠色經濟的新篇章。

【鄧哲偉專欄】王世堅《沒出息》爆紅兩岸:看見大陸言論邊界的鬆動

文/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素以敢言、真性情聞名。最近他的一首〈沒出息〉意外成為「兩岸神曲」,在台灣網路上先爆紅,旋即被大陸網友改編、翻唱、二創,甚至衍生成各種「共鳴版」。這首歌原本帶著一點自嘲與幽默,沒想到卻穿越了政治鴻溝,在大陸網路掀起討論熱潮。這個現象,值得我們細細觀察:一個屬於台灣民進黨籍、常批評大陸的政治人物,為什麼能被大陸年輕人接納、甚至喜愛? 首先,這反映了大陸網路輿論空間的「真實多樣性」。外界常以為大陸的網路「萬言禁區」,所有政治相關內容都難以存活,但事實上,從王世堅被大量轉載來看,大陸年輕族群的文化接收力與幽默感,遠比外界想像的開放。尤其是在短影音平台如抖音、小紅書、bilibili上,娛樂性與創意表達往往凌駕於政治立場之上,只要內容夠真誠、夠有梗,就能引發跨界共鳴。 第二,王世堅的「真性情」正好對應了當前兩岸年輕人對「真實感」的渴望。他敢罵、敢哭、敢笑,無論在議會跳海、怒吼、唱歌,都不遮掩情緒。這樣的「人味政治」在台灣被視為「奇葩立委」,但在大陸網路上卻被當成一種「真誠文化」的代表。許多大陸網友留言:「他至少不像有些官員那樣假」、「這種敢講的政治人物,在哪都少見」。在這層意義上,王世堅成了兩岸共同語言下的「情緒出口」。 第三,這首歌的跨界爆紅,也揭示了政治與文化的「分流現象」。在意識形態對立之際,文化娛樂仍可成為橋樑。〈沒出息〉之所以能跨越政治界線,是因為它並不談意識形態,而談人性、談情感。這與台灣許多被過度政治化的議題形成強烈對比。它讓人們重新意識到:兩岸之間,其實仍有許多「能笑在一起」的空間。 第四,從政策角度觀察,這現象也間接說明大陸在新媒體管理上,已從「封鎖」走向「引導」。過去,一旦與台灣政治人物有關的影片上傳,往往會被迅速下架,如今卻能留存、流傳,甚至被官方媒體以「網路現象」角度報導。這意味著,大陸對「非敵意」或「文化性」台灣議題,採取更靈活的處理態度,也是一種「軟性統戰」的策略~透過文化與幽默滲透,讓兩岸民心更接近,而非單純靠政治口號。 第五,這首歌的流行,也映照出台灣社會的一個悖論:王世堅在島內常批評藍營、與民進黨主流立場也常有相悖,但他卻是少數仍被各方尊重的「民進黨人」。他有溫度、有誠意,不裝樣子,甚至敢自嘲。反觀部分台灣政治人物,一味高談「抗中保台」,私底下卻表裡不一。王世堅的成功,其實提醒了整個民進黨~民意不是靠口號,而是靠真誠。 最後,〈沒出息〉跨海爆紅,是一次難得的兩岸文化共鳴事件。它不僅說明「音樂無國界」,更顯示即使政治氛圍再緊張,民間仍有情感的流動與共振。當台灣人笑王世堅「沒出息」時,大陸人卻在笑中看到一種自我解嘲的力量。這份共鳴,是超越政治的~它讓我們看見一個更真實、更有人味的兩岸,也許正是未來對話的起點。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胡文琦專欄】鏟子超人好棒棒,賴總統其器小哉?

文/胡文琦 親民黨發言人 真的是夫復何言、難以接受的既可憐又可悲啊,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格局胸襟與能力竟然是如此不堪的「向下沉淪」?本來,筆者還耐住性子的繼續觀察綠營與1450們能夠黑龍轉桌、魚目混珠的「往自己臉上貼金多久」?沒想到,現在竟連一個堂堂且實際掌握著國家機器與諾大行政資源的賴清德總統,竟還好意思的蹭熱度、博眼球地在花蓮馬太鞍溪的災民傷口上繼續吃「人血饅頭」? 媒體報導,日昨,總統賴清德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雙十國慶大會慶典上,以「變局中,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國家希望與願景演說。據悉,賴總統強調,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後,「感謝成千上萬的救災超人」不遠千里馳援花蓮,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記得:「台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啊」云云! 說實話,筆者原本還在克制自己不要有「誰先認真,誰就輸了」的烏鴉放砲行徑,因為,說到底,那些最終還是算有做了點好事實事與正事的「部分綠色鏟子超人們」,他們那種企圖「貍貓換太子、先說先贏」、的置換所有其他不分顏色黨派「全部鏟子超人的「噁爛伎倆」,早就被人看破手腳不說,但話說回來,這些「類網軍水軍們」有此等小人之心也就算了,沒想到,賴清德竟還好意思拿鏟子超人們的義行來大做文章? 暫且不論賴總統之前一席近乎冷血無感「要災區老人們自己爬屋頂」的失格言論,其後,又發生國軍一下子不可進屋救災、一下子又可以的「皇恩浩蕩與我說了算」的矛盾難堪,而在視察花蓮馬太鞍溪災民時竟又故態復萌地要與救災國軍快樂的give me five離譜行為,講白了,「鏟子超人的現象出現」,不就更加驗證了賴政府的「嚴重失職與無能」,否則,哪還需要鏟子超人們的民間私人力量呢?其理甚明無須矯飾,不是嗎? 準此,又看到賴總統再次表錯情的「喪事喜辦」,且還刻意模糊政府救災失序乃至建置韌性社會量能的完全不及格的績效之下,一席「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的人記得:台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的幹話與官話,不止丟臉小小多山國家的總統名器與該有護民職責,真正會讓無色鏟子超人與外國朋友們「看笑話」的對象,不就是國王新衣的賴清德本人嗎?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最新消息

地方

生活

警政

中港澳

專欄

更多新聞

【李家同專欄】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人應該注意工業

文/李家同教授 我國是一個工業國家,我們的經濟和工業有密切的關係。目前我們有一二四個工業和科學園區,如果這些工業和科學園區全部關閉了,可以想像我國會變成什麼樣的國家。世界上富有而安定的國家中,少數是靠天然資源的,絕大多數都是工業水準非常高的國家。反過來說,幾乎所有的貧窮國家,沒有一個是工業發達的國家。 遺憾的是,似乎我們的政治領袖和意見領袖,都整天在討論一些與政黨有關的問題,如果我們看晚間的政論節目,也從來沒有名嘴在談我國的工業。 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大陸是非常重視工業的,他們在工業上的進步也應令我們提高警惕。大陸的市場非常之大,所以他們科技公司的產品很快地就有銷路,再加上政府的補貼,使得他們在工業上進步得非常之快。以汽車為例,的確大陸沒有勞斯萊斯、藍寶堅尼這一類頂尖而昂貴的汽車,但是他們在電動車以及電池方面的成就,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大家都會談論兩岸關係,卻都忽略了兩岸在工業上有競爭的問題。我們的確有過一些可以使我們感到驕傲的工業,但是有一些工業因為大陸的追趕而無法支撐下去,還有一些也面臨相當艱苦的挑戰。我們都知道不進則退的道理,但是在工業上求進步,必須大量投資在研發上。我國很多中小企業是缺乏這種資金的,政府實在應該更努力地設法資助工業界,使我國的工業能夠普遍地提高水準,這是當務之急。 工業與我國的經濟有關,也與國家安全有關。如果我們不注意土木工程,我們的高樓和橋梁可能會有問題;如果我們不重視電力系統,我們會常常遇到跳電;如果我們不注意環境工程,常常會有坍方,坍方可能造成嚴重的傷亡;如果我們不重視焊接,我們的潛水艇製造就可能有問題。 我們對工業不能過分重視股價,也不能完全講究產量;我們應該像歐洲很多小國一樣,他們的工業產品往往都是非常精密的。荷蘭只有一千八百萬人,可是他們在半導體設備上卻有驚人的成就;瑞士的人更少,但是他們在工具機方面卻有極端精密的產品。我們的工業應該向精密工業的道路前進。 我渴望政府能夠全心全意地注意我國的工業水準,不但知道自己在工業上的優點,也知道弱點。政府不要空喊口號,而要腳踏實地制定策略,以全面提高我國的工業水準。如果大陸的工業水準超過了我們,對我們是一個大災難。   作者簡介| 李家同教授,台灣資訊科學家、作家。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靜宜大學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暨大資訊工程學系及資訊管理學系教授。目前於國立清華大學兼任教職。 本文同步刊登”聯合報”

【民聲評論】從保護費到高關稅,台灣的忠誠毫無議價籌碼空間

文/許鑒隆 1|台灣太早交底,換來的不是承諾,而是代價 美國針對台灣開出高達 32% 的「對等關稅」清單,讓台灣再度成為國際強權經濟政策的犧牲品。最令人警醒的是,與台灣同樣參與全球供應鏈佈局、也深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墨西哥,卻完全未被列入制裁名單。台灣早早交出核心產業籌碼,換來的不是制度性的保障或戰略地位的提升,而是冷處理與高額關稅,讓人不禁反問:我們究竟為誰下了這盤棋?又有誰真正在意我們的下場?   2|我們把底牌攤開了,才發現沒人想談條件 台積電預計投入超過 3.3 兆台幣赴美建廠,被視為對美善意的極致展現,代表台灣在地緣政治壓力下的表態。但從結果來看,我們把底牌攤開後,發現根本沒人準備跟我們談交換條件。這不只是企業被犧牲,更是整個國家談判體系的崩潰顯現。從賽局理論角度來看,真正能握有議價力的,往往是保留籌碼、延後出牌的玩家。而像台灣這樣太早下注、太快表態的國家,反而最容易被定位為「無需再安撫的忠誠牌」,被快速處理、毫無議價空間。相對的,墨西哥這樣沒有明確站邊、卻始終保留互動彈性的國家,反而獲得美國更大的政策寬容。   3|這不只是經濟制裁,更是一場外交體系的測謊機 這次川普政府的課稅政策,不只是經濟手段,更像是一場地緣政治的測謊儀。他藉由關稅揭露哪些國家是可議價的盟友,哪些只是已被收編的小弟。台灣不但沒有換來國防承諾、產業豁免,反而被列為可以先下刀的對象——彷彿在一場保護費遊戲中,我們是最早繳清費用、也最早被遺忘的那一方。這不只是貿易上的失落,而是整個外交體系與產業策略的嚴重錯判。我們太習慣讓企業單打獨鬥、讓產業走在政府之前,卻沒有同步建立應對全球談判的體制機制,導致企業走得愈前面,國家就愈來愈跟不上,談判桌上從來只有技術、沒有條件。   4|不是不能贏,而是我們還沒學會「設局與轉局」 這一次,我們必須痛定思痛:太早交底、沒有制度、沒有協商機制,才是台灣真正的結構性危機。政府不能再只是幕後鼓掌,應該建立起主動出牌的談判機制,從法制到制度全面支援關鍵企業進入國際戰略佈局。我們不是不能贏,而是還沒學會賽局與轉局。如果再不調整節奏、強化體制、重建出牌思維,台灣未來將持續在國際博弈中被推著走,永遠只能當最早交底、也最先被犧牲的那個玩家。   作者:許鑒隆 現職  民聲新聞社長 / 隆銘綠能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股票代號3018) /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專任教授

【Vaiso專欄】味見未來《宮崎駿的動畫、阿嬤的湯,AI 做得來嗎?》

文/VAISO 這幾天,網路上瘋傳一系列 AI 生成的「吉卜力風」動畫圖。森林、夕陽、飄動的裙角,每一張都像出自宮崎駿之手,風格濃厚、情境動人。也因此,不少人開始問:AI 做得出這樣的圖,算不算有靈魂? 這個問題其實不只存在於藝術創作,在我工作的食品產業,也常常出現類似的提問。 我們現在談的不是什麼時候吃飯、煮什麼菜,而是 AI 怎麼幫你設計菜單、控制火候、模擬出「剛剛好」的熟度與鹹度。AI 廚房、智慧烹飪、演算法配菜,甚至連一碗番茄湯,也可以透過數據反覆訓練與精準校準,做到標準化輸出。 技術上都沒問題。 但當你端起那碗湯,會想起誰嗎?是阿嬤加了太多紅蘿蔔卻忘了加鹽的那次,還是小時候在颱風天喝到的那碗熱呼呼? 就像那張 AI 畫出的吉卜力圖片——構圖對了、光影對了,但眼神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那不是模型學不到,而是它從沒擁有過。 食物如此,創作亦然。靈魂這件事,不在模板裡,也不在資料庫裡。 我們也許可以訓練 AI 做出「像」的東西,甚至有一天做到幾可亂真,但這些「像」與「真」之間,始終隔著一層,那一層,叫做人味。 有些東西,AI 確實可以模仿得很像。但也許,當 AI 的世界越來越擬真,我們更該記得的,是什麼才是「真的」。   作者簡介| VAISO,金牛座 O 型,發現 AI 真的很厲害,不只會煮飯,還能預測你下一餐想吃什麼。但問題來了——如果 AI 幫我們決定了今天的午餐,那還算「選擇」嗎? 科技讓餐飲變得更聰明,但美味這件事,真的能用數據算出來嗎?未來的餐桌,還是需要人類的固執,才能讓食物有靈魂吧!

【胡文琦專欄】給台灣廚藝美食協會與林佳龍按個讚

文/胡文琦 媒體報導,台灣廚藝美食協會將於4月6日至13日組隊赴新加坡參加「2025新加坡國際廚藝挑戰賽」。為此,外交部長林佳龍日昨於授旗儀式上表示,「美食外交」、「文化外交」是我國「總合外交」的重要一部分,他期盼代表隊能透過精湛的廚藝,與傳承創新的精神來為國爭光。據悉,部長林佳龍親自授旗予代表隊總領隊張和漢,並預祝全體的選手赴新加坡參賽能旗開得勝並圓滿順利。 外交部表示,「2025新加坡國際廚藝挑戰賽」(FHA Culinary Challenge,FCC)係由世界廚師聯合會所主辦兩年一度的國際級賽事,而我台灣廚藝美食協會也將與其他8個國家的代表隊競技,同時向世界行銷台灣的飲食文化與軟實力云云。坦白說,一方面鑒於我外交實務面必須面對對岸中共的強力挑戰而盡顯嚴峻外,類如上述非政治、巧實力與軟實力的飲食文化領域,確是一個可能發展突破且合乎法理情的「巧門所在」。 誠如林部長所言,寶島台灣承載著多元文化,以及富饒的人文物產,他更期待代表隊能有效發揮「人人都是外交官」的精神,期能讓「Team Taiwan」的名聲「站起來走出去」的閃耀於國際社會,同時也能讓國際友人能對台灣的飲食文化回味無窮,進而把世界帶來台灣。準此,對於此番「任重道遠」且同時發揮匹夫有責螞蟻雄兵力量的台灣廚藝美食協會,筆者認為應給他們與林部長按一個讚,加油。 原始新聞來源 【胡文琦專欄】給台灣廚藝美食協會與林佳龍按個讚 臺灣郵報.

【胡文琦專欄】誰有權力要人滾回去或滾出去?

文/胡文琦 針對陸配網紅「亞亞」劉振亞近日因所謂「武統言論」而被我移民署廢止居留許可,「依法」必須於3月25日前離境。對此,劉振亞日昨與民團「台灣家庭互助協會」等召開記者會,訴求內政部應撤銷驅離處分,而另一派所謂的反共網紅「八炯、閩南狼」亦率人前往表達支持內政部的立場,並喊話亞亞應「滾回去」,正反雙方於記者會場上爆發了激烈的口角衝突云云。 坦白說,正反雙方的民主多元意見表達,只要是不涉及暴力脅迫等非法作為,都應該是台灣民主自由制度下「最美麗的風景」之一,也是中華民國與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競合最有利的「比較政治利基」所在。進言之,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左翼聯盟、人民民主黨、平行政府與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等團體,乃至網紅八炯閩南狼等人的到場抗議,都是健康多元不同意見的「呈現方式」無誤。 而暫不論「談到武統」與「主張武統」確是兩個不同概念,誠如亞亞丈夫強調,自己是台灣囡仔,「難道你也要讓我走嗎?我有生存在這裡的權利」。因而,不管是400年前還是80年前才來的「漢人」,除了現有16個原住民族外,都同樣沒有資格在那說三道四地要別人「滾回去或滾出去」;講白了,這無關乞丐趕廟公,而是,那些台獨仔真的不要以為搬出台灣人就比較高尚或是就可為所欲為。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胡文琦: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政治評論家、親民黨發言人 原始新聞來源 【胡文琦專欄】誰有權力要人滾回去或滾出去? 臺灣郵報.

【ESG專欄】台灣農產品驗證制度以糧食產業為例,對農業從事人員期許打造更多百萬年薪農業新貴

文 / 徐銘志 台灣目前的農業驗證制度主要包括產銷履歷、有機驗證以及友善耕作三種,這些驗證制度不僅保證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還反映出農業從事人員對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的承諾。在當前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浪潮下,農業從事人員可以透過以下策略,結合驗證制度,提升競爭能力增加實質收益,打造百萬年薪的農業新貴: 台灣農業驗證制度對農友有許多實質幫助,以下是幾個主要方面: 提升產品信任度與市場競爭力 透過驗證,可確保農產品在種植、管理、採收及運銷過程中的品質與安全,讓消費者對產品有更高的信任感。 在市場上,具有驗證通過的產銷履歷標章產品更具競爭優勢,能夠吸引重視食品安全的消費者。 增加銷售管道與價格優勢 很多超市、通路和平台更願意採購具有產銷履歷的產品,為農友增加銷售機會。 由於驗證過程嚴謹,這些產品往往能以較高價格銷售,增加農友收益。 管理規範化與生產優化 農友必須紀錄生產過程,包括種植方法、施肥紀錄、農藥使用等,有助於強化管理與生產標準化。 透過檢驗與記錄,可以及早發現問題,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 降低農業風險與提升品牌價值 具備完整紀錄可以在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快速追溯來源,有效降低農友品牌受損的風險。 逐步建立品牌形象,讓農產品具備更高的市場辨識度。 符合政策與補助資格 政府鼓勵農產品取得產銷履歷驗證,部分補助及政策資源會優先給予具有驗證標章的農友。 整體而言,農業產銷履歷驗證能有效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促進永續農業發展,對農友來說具有經濟和品牌雙重效益。 以稻米產業為例,農業產銷履歷驗證對農友的幫助可從以下案例中具體體現: 桃園市府推廣稻米產銷履歷驗證 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稻米生產履歷制度,鼓勵農民取得「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TAP)」。通過驗證面積農地已達1000公頃以上。市府期望這些措施能促進稻米的地產地銷,甚至拓展至海外市場。例如,陸穀實業碾米工廠在市府和農糧署的支持下,提升設備,結合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精心育種-桃園3號香米,成功打響了新屋芋香米在地稻米品牌。 對農友的幫助: 拓展市場:取得產銷履歷驗證後,稻米產品更易進入大型通路,甚至外銷海外,增加銷售渠道。 提升收益:由於產品品質獲得保證,市場接受度提高,農友可獲得更高的收益。​ 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推行食農教育並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推行食農教育,實習稻田在農業部農糧署輔導下,於2024年7月通過產銷履歷驗證,成為全國首所通過水稻產銷履歷驗證的小學。學校生產的「龍肚米」主要供應全年學校午餐,並在有機市集義賣,收入回饋食農教育課程經費與學生畢業旅行基金。(資料來源:中央社 CNA+1客新聞 HakkaNews+1) 對農友的啟示: 教育與實踐結合:透過教育機構的示範,強調產銷履歷的重要性,鼓勵農友參與,提升整體農業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