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英特爾晶圓代工深陷低潮 年營收僅台積電千分之一

英特爾晶圓代工深陷低潮 年營收僅台積電千分之一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今年對英特爾(Intel)晶圓代工事業(Intel Foundry Services, IFS)而言依舊關關難過,根據半導體分析師昆都賈拉(Sravan Kundojjala)公布的數據,英特爾今年外部代工營收僅1.2億美元左右,約是台積電(TSMC)的千分之一,距離損益平衡仍遙遙無期。

根據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英特爾在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接掌後積極改革,從消費性產品到人工智慧部門均展現轉型企圖;然而,晶圓代工事業的表現仍明顯落後。分析指出,雖然英特爾在製程技術上推進至18A與14A節點,但在首波市場中並未獲得顯著訂單,導致代工營運依舊呈現虧損。

根據SemiAnalysis報告,英特爾預期IFS部門要到2027年底才能達到損益平衡;外部代工收入占比仍極低,主要營收仍來自內部晶片生產。與此同時,台積電在高效能運算(HPC)、AI晶片與車用半導體市場持續擴張,形成強烈對比。

不過,英特爾並非毫無生機,據傳包括特斯拉(Tesla)、博通(Broadcom)及微軟(Microsoft)等大型企業,目前正關注英特爾18A與14A製程發展,若能成功獲得這些客戶,將有助於扭轉代工事業的頹勢。陳立武多次表示,若外部客戶無法採用英特爾的先進節點,公司將重新檢討「摩爾定律」延續策略,顯示14A製程的成功與否將攸關整體晶片業務未來。

英特爾近年大力投資先進封裝與製程研發,推出成本效益更高的熱擴散片(heat spreader)方案,用於「超大型」晶片封裝,希望透過封裝創新彌補製程落差;然而,業界普遍認為英特爾仍需時間證明18A的實際效能與良率。未來幾代產品,如:Panther Lake與Clearwater Forest,將是檢驗英特爾能否重新與台積電競爭的重要關鍵。

業界人士指出,若以規模相比,短期內英特爾幾乎看不到台積電的車尾燈;正如Arm執行長哈斯(Rene Haas)所言,「在晶片競賽中,一旦落後就難以追趕。」台積電目前仍穩居全球代工龍頭,而英特爾仍在技術突破與取得客戶信任之間苦苦掙扎。


想讓你的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