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苗栗人不沉默——反駁「黑道橫行」的污名化指控

文/ 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近日因罷免議題延燒,苗栗再次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某立委在社群媒體公開發言,指控「苗栗盤根錯節、黑道橫行」,甚至將苗栗與過去的花蓮、屏東相提並論,聲稱「苗栗人站出來,才是台灣未來重要的一步」。這番話聽在我們苗栗人耳裡,不只是錯誤,更是深深的侮辱。

我們可以接受對公共事務的批判,但不能容忍憑一則暴力事件,便用政治語言將整個地方污名化。委員的說法,不僅缺乏事實基礎,也對53萬苗栗鄉親的誠信與努力造成不公。

苗栗是黑道橫行之地?事實說不!

根據警政署公布的治安統計數據,苗栗縣刑案發生率多年來一直低於全國平均,2023年甚至在全國排名第六,顯示治安狀況穩定。若真如委員所言黑道橫行,苗栗的治安數據不可能年年維持在低水平。

此外,苗栗縣警察局每年皆有對外公布掃黑成果。2023年苗栗全縣幫派犯罪查緝案件不到全國平均的三分之一,且多集中於人口較密集、外來人口較多的竹南與頭份等地。這些數據清楚指出,所謂「黑道壟斷地方」根本無所本。

更不用說,根據內政部地方政府施政滿意度調查,苗栗縣民對治安的滿意度長年在中南部名列前段。如果黑道真橫行鄉里,鄉親們會表現出這樣的滿意度嗎?

政治語言不應踐踏地方尊嚴

罷免是一種民主機制,贊成或反對皆屬人民自由,但不該成為攻擊整個地方的藉口。用「黑道」字眼形容苗栗,試圖將整體政治氛圍與治安狀況相提並論,這種論述是用刻板印象與片面事件,替自己陣營貼金、抹黑對手。

他說屏東、花蓮站出來脫離「黑道故鄉」污名,意圖製造苗栗也應起而效法的輿論壓力。這樣的語言本質上是一種「次等化」的政治動員邏輯,把地方當成需要「拯救」的對象,而不是理解、對話的夥伴。

苗栗人不是沉默,而是務實善良

苗栗是台灣宗族文化與客家精神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重視人情義理、講究信賴誠信。在這裡,鄰里互助、廟會集體、社區守望相助是日常,絕非什麼「黑道橫行」。白沙屯媽祖的徒步進香就是從我們通霄出發,這是信仰與凝聚力的展現,而不是動亂的象徵。選舉或罷免雖然也會有激烈對抗,但我們的多數鄉親,關心的是家庭、產業、子女前途,而不是搞對立鬥爭。

更重要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苗栗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從農業、文創、綠能、公益到小吃攤、餐飲業,他們腳踏實地、用力生活,默默為家鄉付出。他們不是幫派,也不是政治權謀的工具,而是真正支持苗栗未來的力量。

我們尊重罷免權利,但不能同意抹黑

我們尊重罷免,但不接受抹黑。苗栗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懂得包容與忍讓;但當家鄉被誣衊、被侮辱,我們也會堅定地站出來,為苗栗發聲。那位委員說:「苗栗人站出來,會是台灣未來重要的一步。」我同意。但這一步,不是為了誰的政黨,也不是為了政治算計,而是為了守護真相、捍衛我們的家鄉尊嚴。

鄧哲偉

原始新聞來源 【鄧哲偉專欄】苗栗人不沉默——反駁「黑道橫行」的污名化指控 臺灣郵報.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