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過新年 新住民金蛇舞春美食解鄉愁

《圖說》八里新住民關懷協會舉辦金蛇舞春添新彩,新住民多元文化過新年活動。〈社會局提供〉
《圖說》八里新住民關懷協會舉辦金蛇舞春添新彩,新住民多元文化過新年活動。〈社會局提供〉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新北市八里新住民關懷協會和訊塘社區發展協會,今〈11〉日於年後在八里市民活動中心舉辦「金蛇舞春添新彩,新住民多元文化過新年」活動,透過越南、印尼、泰國和臺灣過年習俗的差異,讓新住民姐妹聚聚更融入臺灣的生活,紓解思鄉之愁。八里區長林俊宏等人也到場,與新住民姊妹同樂。

新住民關懷協會理事長武氏芳恆表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許多東南亞媳婦嫁來台灣會思念家鄉,因此藉由活動,讓姊妹聚聚,透過越南、印尼、泰國和臺灣過年習俗的差異,讓新住民姐妹更融入臺灣的生活。

《圖說》八里區長林俊宏(前排右)和多位民代助理參加新住民過新年活動。〈社會局提供〉
《圖說》八里區長林俊宏(前排右)和多位民代助理參加新住民過新年活動。〈社會局提供〉

她指出,越南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吃肉粽,印尼要吃薑黃飯,而且衣服要從頭包到腳,以示尊敬;泰國則是在每年4月13至15日舉辦潑水節,這是他們傳統的新年。新住民嫁來台灣,入境隨俗,因此跟著婆家一起過年圍爐。

《圖說》在越南過年期間,家家戶戶必吃的肉粽。〈社會局提供〉
《圖說》在越南過年期間,家家戶戶必吃的肉粽。〈社會局提供〉

活動中設計用鍋鏟鏟紅包,武氏芳恆說新住民都很會做料理,鍋鏟是她們最大的武器,台灣過年都要包紅包,新住民鏟紅包,最多者有禮物。另外,用絲線拉出禮物,她說這是發想自台灣結婚喜宴中,新娘用絲線讓伴娘拉住線頭的幸福儀式,也讓姊妹們拉起幸運。

《圖說》八里衛生所護理人員到場為新住民姐妹做抽血體檢。〈社會局提供〉
《圖說》八里衛生所護理人員到場為新住民姐妹做抽血體檢。〈社會局提供〉

此外,八里衛生所護理人員到場為新住民姐妹做體檢,「為Love 檢驗LTBI(潛伏結核),擁抱健康守護愛」,凡接受抽血體檢者還能獲得300元禮券。另外,活動中也安排嬰幼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宣導,遵守交通規則,也保護自身小孩的安全。並安排異國美食交流,讓姊妹們回味家鄉的美食,也品嘗台灣的年菜。

熱門新聞

二信高中舉辦幹部成長營 傳承基隆米雕技藝文化手作捏麵人

0
【記者宋吉清/基隆報導】二信高中圖書館小太陽成長社於2月23日在該校圖書館閱覽室舉辦「小太陽幹部培訓營」,特別邀請文化部認證的米雕技藝保存者謝源張老師,親自前來指導學生體驗「米雕捏麵人」技藝。活動結合基隆中元祭與基隆鎖管季,讓學生透過實作過程,從陌生到深入認識基隆的傳統文化,進而強化在地文化認同與藝術創新精神。 二信高中圖書館小太陽成長社指導老師宋吉清主任表示,這次幹部訓練營不僅是讓學生學習米雕技藝,更希望透過手作體驗,培養社團幹部對團隊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同時,這批學生將擔任3月6日日本開邦高校近200位師生訪台交流的接待大使,希望透過這堂課,讓學生能更自信地向國際友人介紹基隆的獨特文化,並將米雕捏麵人成果帶回日本作為紀念,促進跨國文化交流。 謝源張老師承襲父親謝九如的米雕技藝,致力於推廣與創新米雕藝術。他在活動中提到,米雕不僅是一種工藝,更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雞籠中元祭百年的歷史與情感。為了讓這門傳統技藝突破祭典的框架,他創立「雞籠米雕藝術學會」,持續改良材料,並結合油畫、國畫技巧,使米雕作品更具藝術價值。 謝源張老師表示: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使年輕人對這類細緻且耗時的工藝學習興趣不高,米雕技藝正面臨傳承困境。因此,他希望透過更多的推廣與教育活動,讓年輕世代理解米雕的美學與文化價值,甚至將其應用於現代設計與創作。 基隆中元祭已有超過150年歷史,米雕作為其中的重要元素,亦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二信高中這場幹部培訓營不僅讓學生親手體驗傳統技藝,更深化了對地方文化的認識,為米雕藝術的延續與創新播下種子。 原始新聞來源 二信高中舉辦幹部成長營 傳承基隆米雕技藝文化手作捏麵人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