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道融入新觀念!北埔老街「雙粽」躍居端節應景搶手貨

【民眾網方健龍新竹報導】跳脫傳統,吃出新味道!新竹縣北埔老街獨賣的客家粄粽及最具傳統特色的米粽,今年出現創新口味,在地食品業者開發出皮薄餡多,加上老菜脯、煸炒蘿蔔絲,老味道融入新觀念,可望成為最具特色的客家美食明日之星!

在清同治年間(1871)創立的新竹縣北埔鎮隆源餅行,今年邁向第154個年頭,台灣傳統三大節日大都可看到隆源各式特色餅的身影,這得歸功於創辦人張石溪打下的深厚基礎,掌門人代代相傳,現今由第四代掌門人張承均接棒,他身兼新竹縣糕餅公會理事長,店務由太座邱如君打理,她不僅把各店經理營得有聲有色,在口味開發上更是不輸歷代掌門人。

端午佳節轉眼即到,邱如君今年端出的好「菜」,就是北埔老街獨賣的客家粄粽及最具傳統特色的米粽,雖說是傳統,但客家粄粽及米粽跳脫傳統框架,保留了老味道,也融入了新觀念,成為最具特色的新竹縣客家美食!

邱如君表示,客家粄粽的靈魂就是餡料,再來就是粽皮,對牙口不好的老人家來說,傳統的粄粽糯米皮太厚,既不好咀嚼,更不易消化,為此,隆源餅行的粄粽皮薄餡多也就成了特色,再說餡料,師承爸爸跟公公的她,餡料裡的蘿蔔絲比例較高,這項食材是粄粽成敗關鍵,必須單獨小火煸炒,少說得耗時一小時,僅留下適當水份來襯托蘿蔔絲的天然甜味,再佐以紅蔥頭、豆干丁、香菇、肉末及蝦米,豐富餡料加上皮薄好入口,粄粽向來是端午節明星商品。

邱如君也在米粽部分做了改良,她把上述大部分食材加上老菜脯打成碎料,做為內餡,就是要讓挑食的小朋友無從挑起,營養也就入了口,邱如君對自家米粽深具信心,因為這是透過她敏銳味蕾調配出來的,「老味道真的就是不一樣!」

雖然粄粽跟米粽是隆源餅行今年端午應景食品,但邱如君說,這兩個品項都得藉由人手一個一個包成,無法用機器大量生產,產量自然有限,親臨店裡的顧客很有可能向隅,最好的辦法就是預購,才不會盛興來敗興歸。

11405085
《圖說》新竹縣北埔老街獨賣的客家粄粽及米粽,今年出現創新口味,可望成為端節應景搶手商品。(記者方健龍攝)

114050851
《圖說》邱如君打理北埔隆源餅行,在口味開發上不輸歷代掌門人。(記者方健龍攝)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