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社區低碳淨零 新北最高可獲40萬

《圖說》兼顧環境生態和景觀遊憩的生態池,讓人身心放鬆。〈環保局提供〉
《圖說》兼顧環境生態和景觀遊憩的生態池,讓人身心放鬆。〈環保局提供〉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由下而上,淨零轉型,社區做起!新北市環保局推動基層社區推動減碳不遺餘力,今年推出「低碳社區標章認證」及「低碳社區改造補助」,即日起受理申請,社區若依減碳指引取得認證,最高可獲得10萬元獎勵金;社區從事LED照明、充電樁等節電設施改善,則可依規模及改造項目,最高獲得30萬元補助。詳情可參閱https://lowcarbon.epd.ntpc.gov.tw/dispPageBox/Tpclc/TpcCp.aspx?ddsPageID=TPCLCCD1A&新北市低碳生活網查詢。

《圖說》社區屋頂開放種菜,不僅隔熱降溫還是住戶聯繫情感好所在。〈環保局提供〉
《圖說》社區屋頂開放種菜,不僅隔熱降溫還是住戶聯繫情感好所在。〈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表示,新北市自101年起推出低碳社區標章認證,讓市民自發性地從生活中落實減碳,針對綠建築、綠色能源、循環資源、綠色交通、永續生活環境及創新作為等6大面向,訂定18項指標,透過社區自評及專家學者實地評核,依得分授予社區「白金級」、「金熊級」、「銀鵝級」認證,獎勵金分別為新臺幣10萬、5萬、2萬元。社區依循認證指標檢討改善後,不但使生活環境品質大幅改善、提升社區形象,同時節省社區花費。

環保局長程大維指出,為協助社區推動節能與減碳推動效率,環保局也提供「低碳社區改造補助」,依照小型社區(149戶以下)、中型社區(150戶至299戶)、大型社區(300戶以上)等規模,最高可分別補助10萬元、20萬元、30萬元,其低碳社區改造補助範圍為社區公共區域內公共設施,也會依屋齡、改造項目等條件核予不同比例的補助。例如,社區屋齡若達10年以上(以使用執照發照日期為準)將照明系統更換為LED燈,可給予30%補助,未滿10年給予15%補助。

《圖說》社區設置投幣式充電椿,減碳又便利。〈環保局提供〉
《圖說》社區設置投幣式充電椿,減碳又便利。〈環保局提供〉

他說,另為推廣電動車使用,今年電動車公共充電設備每座補助1萬元、設置公共線槽(提供住戶設置充電設備統一管理管線)每1車位補助1,000元,以該線槽最大可服務充電設備數量為上限。

新北低碳社區推動累積多年成果。以113年獲得「白金級」認證的遠雄左岸玫瑰園社區為例,其善用社區綠建築的指標設施-綠屋頂,開放居民種菜,並選擇適合的植物,不僅降低頂樓的室內溫度,更成為住戶們聯繫感情的好所在;另外,也將社區住戶淘汰出來堪用的家電或小家具進行修繕,讓原本的垃圾轉變成資源再利用。

《圖說》設置自行車停車區,鼓勵住戶騎乘,減碳又健康。〈環保局提供〉
《圖說》設置自行車停車區,鼓勵住戶騎乘,減碳又健康。〈環保局提供〉

程大維說,此外,隨著電動車輛使用人數逐漸提升,曾獲「金熊級」的台北晴灣社區在社區公共停車格設置電動汽車及電動機車充電椿,提供住戶投幣使用,並張貼文宣鼓勵住戶採用綠色運具,不但可以減碳還為社區創造收益。

今年度新北市低碳社區相關計畫已開放受理,「低碳社區標章認證」自即日起受理申請至114年3月14日止;「低碳社區改造補助」自即日起受理申請至114年8月15日止,若社區對於如何落實低碳生活或節能仍沒有概念,環保局提供「低碳社區規劃師」或「節電診所」免費輔導協助。

 

熱門新聞

基隆市長興國小舉辦戶外教學參觀「七堵柑仔店」見證社區人情味

0
【記者宋吉清/基隆報導】基隆市長興國小為提升學生對在地文化的認識,特別安排戶外學習課程,由校長吳哲銘親自帶隊,帶領學生前往七堵地區參觀別具特色的「七堵柑仔店」,讓孩子們透過實地走訪,感受傳統雜貨店的獨特魅力與社區人情味。 此次戶外學習活動受到了基隆市副議長楊秀玉的支持,她以藝術彩繪美化七堵地區,精心打造出充滿「古早味」的柑仔店,讓這段漸被遺忘的集體記憶得以重現。透過這次參訪,學生們不僅親眼見證柑仔店曾經如何在社區中扮演重要角色,也體驗到長輩們昔日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傳統商業文化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誼。 校方特別感謝楊秀玉副議長的精心規劃,讓孩子們有機會透過行動學習認識地方文化。此外,美足老師精心安排活動內容,家長們也積極協助,讓這場文化之旅更加充實。 「柑仔店曾是我們童年的美好回憶,這次能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對他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校長吳哲銘表示,長興國小一直重視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理解,未來將持續推動類似活動,讓孩子們在課堂之外,透過親身經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場戶外學習活動不僅讓學生們見證七堵地區的文化風貌,也讓他們在歡笑與探索中,體會到社區的濃厚人情味。長興國小期待透過這類活動,讓學生珍惜文化傳承,也在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對在地文化的認同與關懷。 原始新聞來源 基隆市長興國小舉辦戶外教學參觀「七堵柑仔店」見證社區人情味 臺灣郵報.